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天国流窜 > 第17章 高人

第17章 高人

吃过了早饭,江河就将自己想到的这些细细的写出来,给江老爷子过目。看着自己手写出来的漂亮的馆阁体小楷,江河就感觉很神奇。真是漂亮啊,还是自己写的,脑子觉得自己不会,但是手就自动写出来了,很神奇。这字可比,某些什么大师强多了。

江老爷子看了,也没说话。让他等等,下午有客人要来,到时候再商议。然后既然他提到了炼铁,就让他去看看家里的制铁作坊。

果然老爷子请了高手啊,不知道是谁了。江福叫来了铁匠坊的管事,江河跟着去铁匠坊。铁矿在离的不是太远的山里,铁匠坊在山脚下的河边。

整个铁匠作坊里只有2个炉子,整个作坊里只有30来个人干活,这就是所有人了。在得知整个作坊的年产量为生铁2000斤的时候,江河实在是感觉这么低吗?但是事实上这一家是全县最大的铁匠作坊了。

管事告知产量只有这么多,就这么多也基本上够县半个多县的农具使用了。之前只能打造农具,矿藏是没有问题的,采出的矿石都用不完,堆在旁边都几座小山了。只要增加人手,立马可以建新的炉子,产量大增。

等的就是这句话,县里已经给了许可了,现在就开始打兵器。要产量扩展五到十倍,让管事先着手去做,钱去找管家即可。

听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江河看到了山脚下堆积如山的矿渣。矿渣……这个东西用来铺路不错啊。还有,水泥啊,这个时代英国人已经发明水泥几十年了。矿渣加石灰石加黏土可以制造水泥啊,这个简单啊。把这个告诉管事,让他来制作。

怎么把这个给忘了,水泥可是好东西。坚固又快,要是打仗了。在这个年代搞个混凝土工事防御效果几乎无敌了。修路盖房子也都用的上,这东西卖出去也能发财啊!再次跟管事交代了,铁矿的事情让他找个人去做。水泥这个事情他自己亲自实验,有问题直接问他。管事虽然觉得奇怪,但是这个少爷交代的事情,不知道这个水泥是什么,可能是少爷读书多有什么新东西。加水才能干的灰,坚固耐用,要真是做出来了,那可是好东西啊。有可能吗?管事也怀着好奇心赶紧去安排了。

江河交代了一下他知道的环节,就赶回去庄子里了,老爷子请过来的高人要来了吧。回了家里,去了大厅里。

“哦!江,你回来了。你家真大啊!”这……史密斯,你能走路了?从县里过来没给你弄废掉嘛。还有老道士你怎么就堂而皇之的来我家了,你就是我爷爷请来的高人?不会是爷爷请来的救兵吧!

江河想的一点没错,张道士就是江老爷子请来的主持团练的高人。张道士俗名张玉原是道州人士,从小习武家里祖传功夫八极拳。之后考武举,最后得中二甲赐同武进士出身。虽然武举的地位不如文举,但是也是一条正经的渠道直接授武职官位。之后兵部授官浙江绍兴府守备,只是后来道州瑶人造反。张道士家人被反贼裹挟,其兄为了保住一家老小似乎从了贼。平叛之后,其兄不知所踪,家人也是四散不知所踪。朝廷罢了他的官,永不叙用。

一家也是家破人亡了,张道士回了乡却无家可回。作乱的瑶人只是抢掠了大户,后来平乱的官兵才是把地方全都祸害了一遍。当地人受了大祸,也深恨张家。张道士只能离了乡,来了衡州府。念及孤身一人,于是在山上的道观出了家。原来的道观就在江家后面的山上,江老爷子和道观里的道士熟悉。这其中自然就有张道士,张道士能得中武举自是和其他的平常道人不一样。

武举也是要读书的,主攻的就是《武经七书》。清朝的武举从顺治皇帝开始,主要考武艺称之为“外场”,主要就是举重、骑射、步射、马枪等。也有考文,叫“程文”,也称“内场”,相当于文化课考试。内场考试对大多数武人来说,比外场考试更难应付,所以考试办法不得不屡有变动。最初是考策、论文章,“策”相当于问答题,“论”是按试题写一篇议论文。顺治时定为策二篇、论二篇,题目选自四书和兵书。康熙年间改为策一篇、论二篇。策题出自《孙子》、《吴子》、《司马法》三部兵书,论题只从《论语》、《孟子》中出,考试难度有所降低。乾隆时,又改为策一题,论一题,题目都选自《武经七书》。

只是这几十年也就是到了嘉庆年间,不少人外场武艺成绩突出,但是内场文化部分完全不通。朝廷干脆就废除策、论,改为按要求默写《武经七书》中一段,通常只一百字左右。这样一改,使内场考试的水平越来越低,差不多只是形式上的存在了。

所以当朝大部分武官都是没什么文化,弓马骑射或许可以,但是兵营管理等就一窍不通了,这也是绿营和八旗战斗力越来越差的原因。面对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都疲于奔命,更不用说洋人的洋枪洋炮了。

张道士家学渊源,熟读四书五经,家传兵书自也是学习深刻。弓马娴熟,制兵有方,在绍兴担任守备之时。带领营兵多次击退海边盗匪,本来擢功升迁有望,因为家中的事情彻底断绝。

江老爷子当时看中此人,引以为友。后来看他在后山道观与其他道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