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施,亦好蓼 > 第三章 新来的

第三章 新来的

农忙过后,地里就不需要日日守着了,闲时去地里看看用不用除草浇水就行。这时,村中的成年男子会外出找活干贴补家用,也不须离家太远,就在家附件找个活。或是上山打猎捕鱼;或是用自家牛车拉人运货;或是去镇山的酒楼客栈跑腿;或会做些手艺活,给人造瓦盖房。

李家老大李兆是个木匠,给人盖房子,做家具等,有人家需要盖房子总会想着找他,他再找几个同行,就一起出门给人建房子,时常出门且多日不回,干完一宗活才归家歇息三五日。回回外出久了,李兆就带些小玩意儿给家里人:给秋娘带头花,给李蓼带些自己抽空做的木头玩具,把家里的两个女人哄得格外开心。

李家老二常年在镇上酒楼后厨帮厨学手艺,今年成亲后,自己盘了间铺子做吃食,为了不耽误生意,一年也只有年底会回来,平时是甚少回来,他媳妇也跟去帮忙,也不怎么回来。李蓼的婶婶魏霞平日里总是板着脸,像是别人欠她似的,李蓼有些怕她,故而他婶娘在家的时候,李蓼是万万不敢独自去奶奶家里的,非得秋娘带着才肯去。

村里留下的妇人会聚集在一起做绣活,把做好的绣活统一的卖给镇上的铺子,赚点日常花销。这女人不如男人见识多,在一处说话也就是家里长短。韩夫子带着学生在村里头转悠一圈的事就是妇人间的谈资,回回聊天的高频人物,说的多了家里的男人和孩子多少受些影响。

“我男人说前两天韩夫子带着学生回来是为了让学生来见识一番,我想了许久也不明白来见识什么。”二妞的娘张婶率先说话,边说手里的针线可不停,村里一穷二白的,站在村头就看见村尾,有啥好见识的?她的手艺一顶一的好,心也善,村里的妇人爱跟着她一起做绣活,还能被指点一二,因此村里的妇人每日都来她家里做绣品。

“管他见识什么,我只希望我家狗儿能通过学院考试,向他们一样有文化,也让我省省心就行。”一妇人接话,他家孩子到了参加学院考试的年龄了。

“也是,快到九月九了,学院考试要开始了。李婶家的狗儿可不得被拘着读书,不能出来玩了。”众人笑着打趣。

“去学院上过学就是不一样,你看那天的小学童,穿着统一的衣服,往那一站,就是比我们乡下的孩子有风度。我家狗儿要是能去上学肯定也能改改他那鸡飞狗跳的性格。”被打趣的李婶也不气恼,继续道。

“女娃也要上学了,周夫子也该回来了吧?”话题一转,又来到女娃上学的事情上。

镹朝十分重视教育,规定男女孩童都要进私塾学习,因教授内容不一样,男女是分开学习的,男孩由有举人功名在身的学子自荐担任夫子,这些夫子大部分是年龄大了,科举无望才会选择回村里教书,每月可由县衙发放200文钱。任何人不可阻止孩子上学,无需束脩,五岁时参加九月九学院考试,通过即可去书院上学,未通过考试的学生可回私塾继续念书,十岁时若还未通过学院考试,不可再入学,此期间的束脩为每年五贯钱。

通过学院考试的学生即可进入学院学习,每年束脩五两银子,由学院免费提供书本、院服;食宿另外收费,一年下来须一二两银子。学生进学院学习一年后参加考试,按成绩分班,由不同的夫子教授学识。十二岁时方可由夫子推荐参加县试,通过后继续参加府试、乡试乃至会试等考试,最后由朝廷派遣官职。

女孩则凡年满四岁即可进私塾学习,无需束脩,也是不可阻止的,学到十二岁为止。学习内容简单,由通过官府考试的女先生来教授识字算数即可,女先生每月由县衙发放100文钱。

周夫子是华南镇人,家中公婆具在,男人当兵,膝下育有一儿一女,她是通过县衙考试,调度来同里镇李家村当夫子,因新来不熟悉,孩子留在家里由老人照顾。现下稳定了,也怕给公婆增加负担,这次回去就是把孩子接过来带在身边亲自照顾。

“我昨天见她回来了,小小还跟她打了招呼呢。”秋娘说道。

“听说周夫子把她孩子都接过来了?我记得她儿子也有六岁了吧?是不是也要参加学院考试啊?”张婶问。

“我昨儿也见了,周夫子带着俩娃娃回来的。她也不容易,男人当兵,自己又背离家乡谋生,本就辛苦,现在又把孩子接来,日子肯定不好过。”一妇人哀叹,“不过我见这俩孩子是个乖巧的,她的福气在后头呢!”

本来被拘着刺绣的二妞一听周夫子回来了,还带着俩孩子,就坐不住了,他还没见过夫子的孩子呢,得去瞧瞧。二妞偷偷的看他娘的脸色,思忖着偷偷溜走会不会挨棍子。

张婶早就看出来二妞坐不住了,对她说:“泼猴,怎么就坐不住,家里容不下你还是咋地!”其他人一看张婶数落孩子,赶忙帮着搭腔:孩子还小本来就贪玩,坐这么会已经不错了,我家那个这会还在河里摸鱼呢,也该让她出去透透风了。

“走吧走吧,真是儿大不由娘。”张婶无奈的说。二妞也是个能人,看他娘并不是真生气,拍马屁道:“娘,我去看看夫子就回来,您不是常说要尊师重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