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浅造一个反,我竟成了千古明帝 > 第22章 长安纸贵,那便造纸

第22章 长安纸贵,那便造纸

任世俗蜚语,他只争朝夕。

彭城王离开后,谢远又雇来新的佃农,给他们讲解了照看番薯与水稻的方法。

佃农听得一脸新奇,直到谢远包吃包住后,更是直接答应了下来。

在佃农的看护和众人的见证中,番薯在七月结出了果子。

谢远将第一颗番薯幼果从土里刨出来,放在掌心给众人一一看去时,他们的眼神充满了激动与向往。

难以想象,就这样一个小小的,长相奇丑的农作之根,竟然抗饥耐瘠,可解大旱。

“主公,这番薯可以吃了么。”从未吃过番薯的门客盯着这番薯,咽了咽口水。

听主公说,这玩意儿蒸煮炸烹似乎都很好吃。

忽然很想尝尝。

“还未完全成熟。照这般看,大抵八月中便可收成了。”谢远微微一笑,又将幼果埋进土里。

众人又去看了水稻。

彼时的稻田已成一片金灿灿,田中听取蛙声一片。

谢远看着这些即将成熟的水稻,眼中深意涌现。

江南卑湿,丈夫早夭。

在这样被北方人称为蛮夷的地方,出现了稻米这样的农作,并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人。

到后来的21世纪,经过一位老人的杂交培育,华夏人更是以稻米为主食。

稻米广泛培育后,华夏大地鲜少再出现过有哪里大旱百姓饿死的事儿。

不过,那是后来,现在的稻米产量极低,也没有广泛培育,百姓们大多以其他五谷为食。

若是有机会去江南,开发那里肥沃的土地,大量栽培稻谷,这时代的百姓……应该也能吃上饱饭吧。

这个念头,悄然在小谢同志的心里落了根。

“主公,这些稻谷已是饱满之态,想来过些时日也可收割了吧?”目光扫过这稻田,门客们眼中溢着自家农作初长成的兴奋与激动。

“可以了,届时田中鱼儿也会肥美,可一并食也。”谢远回神,笑。

“别人都说君子远庖厨,倒是主公日日跑厨房,钻研各种美食。”回到屋中,霍去病撑着下巴看向谢远。

“民以食为天嘛。”谢远开始翻阅古籍,寻找关于当世江南的描写。

“主公是不是在想,以后这些番薯和稻谷广泛栽培,叫百姓也能在大灾时吃上一顿饱饭?”

“知我者,霍家小郎也。”谢远笑。

霍去病摸了摸脑袋。

因为他也是这么想的。

霍去病出去练武健身后,谢远终于找到了关于江南一带的描述。

蛮荒,多雨,不宜居住。

果然。

“谢小先生可在?”在谢远沉思时,旁边传来一道轻轻的叩门声。

“且进来吧。”

木门推开,一个小郎君脱了鞋履入内,对着谢远作揖:“小先生。”

是卢仲。

“少寒不必多礼。”谢远微微一笑,“不知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在书院的时日,卢仲常常泡在藏书阁誊抄古籍,对古籍的喜爱简直到了痴迷的境界,鲜少有事儿叫他出来。

卢仲摸了摸后脑,耳根子有些红。

踌躇片刻,他开口道:“今日誊抄古籍时,我发现从家中带来的纸张都已用尽,想起长安纸贵,又不好意思向阿父再要纸张。听闻小先生院中有竹简,想借上,不是,想买上一些……”

“只是我近日有些钱财吃紧,只等月中阿父送来银两,再与小先生。”

卢仲说完一番话,已经能感觉到自己脸很烫了。

谢远听明白了卢仲话里的意思。

想抄书,没纸了。

纸太贵,买不起想买竹简,钱不够了。

咋办呢,赊账。

谢远低头,看了一眼桌上的竹简。

其实原本吧,纸张也是没那么贵的。

十三多年前,天武帝灭三国,建大晋时立长安为皇都。

长安里出了一个姓左的小公子,一首三都赋名震中原,引来诸多世家公子的争相传抄。

也是因此,长安的纸张一度被卖空,纸张价格也因此被抬高了好几番,成为了只有世家子弟才用得起的富贵物件儿。

“竹简虽好,却到底不是纸张,誊抄时容易出错。”谢远思忖片刻,

“长安纸贵,那便造纸。”

卢仲:“??”

造纸?

小先生还会造纸?

谢远回了院落,从空间取出几只藤蔓。

这个月月初,系统给他的奖励就是溪藤造纸术。

在这时代,人们大多用麻造纸,多年以后才有人用藤蔓造纸的。

现在他要将这技术稍稍提前一点。

……

霍去病回来时,看到谢远正在院中打浆。

而他的旁边,有着一堆编织好的竹子框架。

“主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