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中医诊断学 > 第11章 望色(四)(五)

第11章 望色(四)(五)

(四)望色十法

望色十法,是根据面部皮肤色泽的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十类变化,以分析病变性质、部位及其转归的方法。

望色十法见于清代汪宏 《望诊遵经》,其根据 《灵枢·五色》中 “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的论述,结合临床实践归纳总结而成。

(1)浮沉分表里 浮,是面色浮显于皮肤之外,多主表证;沉,是面色沉隐于皮肤之内,多主里证。

面色由浮转沉,是邪气由表入里;由沉转浮,是病邪自里达表。

(2)清浊审阴阳 清,是面色清明,多主阳证;浊,是面色浊暗,多主阴证。

面色由清转浊,是病从阳转阴;由浊转清,是病由阴转阳。

(3)微甚别虚实 微,是面色浅淡,多主虚证;甚,是面色深浓,多主实证。

面色由微转甚,是病因虚而致实;由甚转微,是病由实而转虚。

(4)散抟辨新久 散,是面色疏散,多主新病,或病邪将解;抟,是面色壅滞聚结,多主久病,或病邪渐聚。

面色由抟转散,是病虽久而邪将解;由散转抟,是病虽近而邪渐聚。

(5)泽夭测成败 泽,是面色润泽,主精气未衰,病轻易治;夭,是面色枯槁,主精气已衰,病重难治。

面色由泽转夭,是病趋重危;由夭转泽,是病情好转。

(五)望色的注意事项

1.排除非病理因素的影响

气候、昼夜、情绪、饮食等因素,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气血运行而使面色发生相应的变化,故临床望色时应注意排除这些非病理因素对面色的影响,以免造成误诊。

(1)气候

如天热时面色可稍赤,因热则脉络扩张,气血易充盈于面;天寒时面色可稍白或稍青,因寒则脉络收缩,血行迟缓而运行于面减少。

(2)昼夜

昼则卫气行于表,故面色更显光华;夜则卫气循于内,故面色略为沉暗。

(3)情绪

如喜悦之时,神气外扬可致面色稍赤;抑郁之时,肝气不舒可致面色稍青;思虑之时,脾气结滞可致面色稍黄。

(4)饮食

如饱食之后,胃气充盈,故面色稍红而光泽;过饥之时,胃气消减,故面色稍淡而少华;饮酒之后,脉络扩张,则易见面红目赤。

2.注意色与脉症互参分析

临床望面色,常须结合患者的脉象、症状等表现,全面分析判断。

通常情况下,疾病所表现的色、脉、症大多是一致的,如发热患者,面见红赤,脉亦数而有力,伴见口干、尿黄、便秘等症,辨证当属实热证。但若患者虽面色红,脉却浮大而数、按之空虚无根,伴见发热反欲近衣被、口干反欲热饮等症,则属真寒假热证。

因此,在诊病过程中,必须全面观察,综合分析,特别是在病情表现较复杂时,更需色、脉、症互参,方能做出准确诊断。

3.综合判断病色生克顺逆

前人根据五行理论,对病与色不相应时,提出按照五行生克关系以判断其顺逆,可作为临床诊病的参考。

其方法是:若某脏患病,所见面色为其相生之色,则属顺证;若见相克之色,则属逆证。例如,脾病见面色赤,为顺证,其病较轻易治;脾病见面色青,为逆证,病多难治。

必须指出,实际应用时不可过于机械,应当四诊合参,灵活运用。诚如 《望诊遵经》所说: “倘色夭不泽,虽相生亦难调治;色泽不夭,虽相克亦可救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