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吞鸿 > 第二十一章 北楼斗法,杀机重重(上)

第二十一章 北楼斗法,杀机重重(上)

李大牛不卖猪肉卖虎肉,小黄髫不摸猪头摸虎头。

也不知是谁传出来的一首坊间小诗,搞得整个凌源县城都知晓了昨日几个孩童带回大虫一事,虽然刘懿与伙伴们纷纷解释此大虫并非我们所杀,但淳朴百姓仍只当是谦虚之词罢了!

经此一事,子归五小的名号,在凌源百姓的眼里,又多了另一层意思,他们成为了各家父母引做子女竞相学习的标榜,无形之中,他们也成为了‘文武双全少年郎’的典型代表,成为了孩子们中的头头儿,孩子王。

......

十一月,阴阳交割、万物亡寂、生机禁闭。

静待冬至一过,天道复起、阳气回升,万物勃发,生机复来。

为了渡过塞北最为煎熬的凛冬,家家户户开始在这个当口,囤积粮肉。

所以,凌源城在十一月十五日的又一大集,掀起了百姓购货、商贾迎财的最高潮。

而望北楼,自是热闹中的最热闹,店里人手不够,刘懿便将他那几个要好的小伙伴通通叫上,赚些银钱的同时,也算是帮了夏老大的忙。

李二牛、皇甫录两个大冤种在后厨忙东忙西,干的净是些体力活儿,趁不注意偷吃上几口,混的那叫一个美滋滋;

刘懿顶了那迎客伙计的位置,混迹人群,呼呼哈哈、迎迎送送,虽千人需千语,但凭借多年苦读和厮混酒楼多年的经验,倒也应对轻松;

王三宝忙里偷闲,向记事掾请了一天事假,同郡守的宝贝公子应成,一起当上了望南楼传菜;

东方爷孙在台上正“磨刀霍霍”,准备开鼓说书,今日要诵的是一段春秋战国往事,名曰:桂陵孙膑起,马陵庞涓亡。

今日的望南楼,可谓嘉宾齐聚,其中不乏几位凌源城的‘大人物’。

刘家德生夫妇、郡守府记事掾兼凌源县尉曹治、郡守府学经师刘权生、郡守府门下议曹黄岩、凌源镖局总镖头杨柳,还有那自曲州太昊城而来的工学从事谢巍,纷纷汇聚于此,同楼不同席。

听书赏景!鼓落笙起!好戏开场!

刘权生窝在望北楼一楼的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里,斜身侧卧,胡子邋遢,正用筷子挑逗着六枝连灯,拄着下巴,看似悠哉,实则凝神不语。

在他桌上,置了一碟菽炒花生、一碟盐滋胡瓜,桌角的酒葫芦摇摇晃晃,好似他现在七上八下的心情。坐在刘权生对面的夏晴,倒是优哉游哉,扣鼻挖耳,眼神四散,生怕错过了今日台里台外的精彩。

“哎哎哎!大哥,你觉得今天这事儿,如何呀?”夏晴一脸好奇。

刘权生回神瞪了夏晴一眼,似乎在埋怨夏晴打断了自己的思路,他没好气儿地说道,“什么事儿?”

面对刘权生的嗔怒,夏晴丝毫不惧,大脑袋摇成了拨浪鼓,笑道,“大哥,你这不是明知故问么?”

刘权生、夏晴和现任华兴武备将军邓延,并称曲州三杰,三个人在年轻时,都是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之人,更为不易的是,他们三个意气相投、志趣相近,私交甚好。所以,当年刘权生带着刘懿跑回凌源时,夏晴和邓延义无反顾地追随而来,只不过,夏晴选择了辞官,而邓延则选择了从京畿长安调任到凌源,做了武备将军。

三人亲如兄弟,些许微不足道的摩擦,只当是日常玩笑了。

刘权生不再兜圈子,打开话匣子,娓娓道来,“这位太昊城而来的工学从事谢巍,此来必定是为修渠一事。此次陛下倾三州之力,在江北兴修虹渠,这条‘大龙’引黄河之水及数条支流,途经三州六郡十九县,最后直抵西北牧州匠城,覆盖小半个江山,其意有三。”

夏晴笑呵呵地为刘权生斟满了酒。

刘权生夹了一粒花生,呲溜了一口小酒,缓缓说道,“一为彻底解决今年来的牧州大旱之急,今后牧州百姓吃喝,无需再看老天爷的脸色,不过你瞧瞧,这虹渠并不是相互连接的一条长渠,仅是本次所修之渠的大意统称,这便有了这第二层意思。”

刘权生手中筷子撩的烛火左右轻舞,映照出他精光四射的眼芒,“二为以备战事,大汉武备军二十有四,其中北方有四支驻扎在这‘大龙’边。近年来北方大秦帝国咄咄逼人,若他朝秦汉战事再起,武备军和粮草军备通过水运三日可达前线。而至于为何不选择路途较短的沧州,而选择绕道曲州修建大渠,我想,陛下另有深意!思来想去,这就是陛下的第三层意思了!”

聪明人一点就通,夏晴硕大的脑袋一摇一晃,脸上瞬间露出惊奇之色,“你是说陛下想借助修渠,对沿岸世族们来个围魏救赵?或是围城打援?还是引虎出山?”

刘权生轻佻的耸了耸肩,有些无赖,“世族之患,乃帝国顽疾,远非朝夕之事。铲除世族,一切动作早已开始,一切也远未结束。不过,陛下究竟是否有借修渠之便来铲除沿岸世族,还要看事情发展到什么程度。夏大脑袋,我可啥都没说,这都是你自己猜的!”

“修建大渠,必耗费钱银无数,此中利益,怎能让沿岸世族不动心呢?只要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