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挞清 > 第100章 洞房花烛夜(五)

第100章 洞房花烛夜(五)

陈城会心一笑,说道:“知我者,娘子也。要想夺占苏浙,最好是趁清军和太平军激战,或者是等太平军夺占苏浙后,我们再从太平军手中夺回苏浙。这样一来,我们用不着与清军对垒,也就不会激怒咸丰。”

荷田说:“天下的便宜事都被你捡完了。我们既然已与太平军决裂,自然不能再激怒咸丰。不过,我猜太平军日后必会攻略苏浙。”

陈城也笑着说:“我也有预感,太平军不久便会进军苏浙。你看江西、湖北方面,湘军来势汹汹,太平军难以抵挡。而西征战场上的韦俊、杨辅清、林启荣、黄文金等将领,都是东王、北王余孽,得不到洪秀全支持。西征战场上,太平军必要一败涂地了。

“目下,太平军只能往皖北、苏南一带发展。皖北团练成风,又有捻军作乱,太平军也难以得意。唯有进军江南,他们方有振兴的希望。历史上,正是李秀成打下了江南,靠江南的富庶,使天京事变后的太平天国又苟延残喘了几年。

“现在我们占据了长江南岸,已经改变了历史。李秀成也许会顾忌我们,不敢南下江南。而且,要南下江南,太平军必须先打破江北、江南大营。我曾游说石达开进军江南,可他没有显露出丝毫的兴趣。”

荷田想了想,说:“杨秀清一死,太平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石达开又与洪秀全不和,很快就要带队出走。今后,陈玉成、李秀成将崛起。

“陈玉成以安徽为大本营,李秀成无处安身,多半仍会加兵江南。只要战事一起,不管咱们站在哪边,都能火中取栗,趁乱拿下苏南、浙北。

“石达开、李秀成两人中,必有一人会加兵江南,无需咱们费心。历史上虽有些偶然因素,往往有其必然性,不会因某个人某件事而轻易改变走向。

“现在呢,咱们得加紧训练士兵,在各城池内推行耕者有田政策。同时,建水师基地,培养船政人才,督促魔都工厂提高生产,为今后的大战打下基础。”

夜晚房间里渐凉,陈城把被子裹紧,说:“今后若要与洋人开战,我们肩上的担子可是大大地重了。可不开战又不行,罗斯国此番又要借机生事,逼迫清廷割让北国领土。霓虹国一旦崛起,也要垂涎华夏的土地。

“还有那不列颠、高卢、日耳曼,都想从衰老的华夏分一杯羹。清廷无能,只顾着保全自己的帝位,毫不在乎偌大的国土和那四万万百姓。华夏中兴的重任,注定要落在我们民军身上了。”

荷田听了心喜,把头靠近陈城的胸膛,觉得他年轻气旺,胸口一片火热。她说:

“你有复兴华夏的大志,这是极好的。今后以此为旗号,不仅民军会团结一心,就是那普通的走夫贩卒、卖唱戏子、吊书袋的读书人,也会云集响应。咱们人心所向,日后大有可为。”

陈城听了不禁得意,忍不住咯咯咯笑了起来,说:“你说得很好,听了让人心动。可我还是急切想要拿下苏南浙北。我倒不是看上了那里的富庶,看上那里的金钱宝货。

“咱们的魔都工厂产生的利润可多了,金钱方面无须担忧。但粮食、人才却是急缺的,也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太平军之不如湘军,就在于有钱而无粮,有官爵而无人才。

“此地乃天下粮仓,得之再无缺粮之虞;此地人文荟萃,读书人云集,民间卧虎藏龙,得之可聚拢人才;此地盛产丝绸,手工业、商业发达,日后我们发展工商业,非苏浙人才不可。”

“有道理,有道理”,荷田连连点头,说:“江苏、浙江,乃是天下膏腴之地,不少中枢人才就出自苏浙。若我们倾全力夺下苏浙两地,恐怕中枢震动,清廷也不会轻易放手。

“其实,咱们也不一定非要整个江苏、浙江不可,只须得到苏南、浙北、魔都就行。只要将这三地联成一片,咱们就有把握把它建成民军的大本营,日后以她为基础,成就王图霸业。”

陈城紧紧贴在荷田身边,感觉暖洋洋的,说:“这三地皆是水网稻田,无险可守,吴人又素来不喜言战。所以之前我怂恿石达开攻略江南,被他委婉拒绝。但以太平军的实力,就算石达开能夺下江南,也难以守卫。我们民军持有洋枪洋炮,自有把握守城,无须倚靠城墙和壕沟这类城防设施。”

“是的”,荷田附和道:“吴人不喜言战,也不善于打仗。只要当政者不要扰民,不要伤民,吴人就不会激烈反抗之举。元末时,张士诚称吴王,据有东南,以姑苏为首府。张士诚施政宽厚,不像朱元璋那样严苛,吴人至今感念他。咱们据有江南,既要像张士诚那样待民宽厚,又要像朱元璋那样施政严整,方能叫吴人心服口服。”

“哈哈”,陈城大笑,说:“我们俩不都算是吴人后裔吗?”

荷田驳道:“我祖籍东北的,当年可是南下干部,在金陵安的家。”

陈城说:“我算是锡山小户人家出身,据老人说,祖上在靖康之乱时,扈驾宋帝南渡,日后在锡山安了家。上个月,我专门派人到锡山寻找先祖,可老家还是一片大水塘,附近一个姓陈的都没有。”

“呵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