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挞清 > 第87章 大仇得报

第87章 大仇得报

秦日纲攻破江北大营,本意只在铲除江北大营清军对瓜洲的围困,获取扬州的粮食,以救瓜镇守军燃眉之急。

江北大营溃败后,秦日纲并未派兵追击,也没想过长期占领扬州城。这导致了两个严重的后果。

一是江北大营虽然溃败,但主力仍在。江北大营主帅托明阿在扬州北郊重新建立防线,收集溃兵,仍对扬州、天京虎视眈眈。

二是未能有效经营扬州。江南大营方面,向荣很快便派出援兵,对扬州造成极大压力,准备再克扬州。

同时,趁着秦日纲主力北渡,江南大营乘机攻克了长江南岸的仓头、桥头、炭渚、石埠桥、黄泥洲等据点,天京至镇江的交通线再次被清军切断。

秦日纲无奈,只好改走江北陆路回天京。

杨秀清一面从天京派出援军,准备从浦口、六合接应秦日纲。一面令秦日纲打通扬州西路,经仪征、六合、浦口返回天京。

4月17日,太平军集中于扬州西北旧城做礼拜,遭清军突袭,太平军大败,只得放弃扬州。

秦日纲派李秀成前出六合,但李秀成不敌清军,只能盘踞在仪征,不能西进。

秦日纲大队兵马出扬州后一路向西,与江北清军连战多日,却难敌清军。

天京方面派出了援军,却在六合被江南大营张国梁部所败,被迫撤回天京。

秦日纲无奈,只好再次东返瓜洲,准备从瓜洲渡江,再战江南大营。

5月,太平军石达开部进抵皖南,逼近天京。

火军陈城部亦抵达芜湖,芜湖东侧的清军不战而退。

江南大营统帅向荣无奈,只好调兵遣将,分兵抵御石达开和陈城,原本用于堵截秦日纲的清军兵力便不够了。

江南大营原有五万兵力,此时分布在皖南至镇江沿线,兵力捉襟见肘。

秦日纲见状,便趁着江南大营空虚,于5月27日自瓜洲南渡金山。29日,秦日纲突破清军韩家坝、五洲山、烟墩山防线。秦日纲与镇江守军吴如孝沟通声势,一时兵力达到数万。

清军这边由江苏巡抚吉尔杭阿负责指挥,兵力分散驻守在京岘山、九华山、高资三处。吉尔杭阿是旗人中的猛将,曾指挥部属攻破魔都小刀会起义军,是火军骑兵师长周秀英的杀父仇人。

吉尔杭阿认为太平军人多势众,锋芒正锐,主张“攻坚不如断粮”,饬令候补道江宁知府刘存厚在高资烟墩山扎营,试图固守高资。

高资是太平军运粮要地,假如失去高资,天京将失去粮草供应。因此,秦日纲必须拼死夺回高资。

秦日纲见状,只得集结大军争夺高资。奈何清军依托烟墩山固垒紧守,秦日纲难以突破。

正在秦日纲为攻不下烟墩山清营而苦恼时,一队骑兵自西边奔驰而来。这骑兵人人汗流浃背,尘土垢面,显然是从很远的地方远道而来。

众骑兵簇拥着一员骑兵小帅,只见他抹去污水,露出一个被太阳晒得黝黑的女人脸庞。这小帅不是别人,正是火军骑兵师师长周秀英。

原本,杨秀清令陈城的火军尾随石达开的太平军东进,火军理应落在太平军后面。

现在,石达开还没到天京,周秀英怎么就到了镇江呢?

这也是事出有因,周秀英与吉尔杭阿有杀父之仇。她急于东下,寻找吉尔杭阿报仇。

那时,陈城正在从饶州赶往湖口,准备从湖口乘坐“雏鹰号”顺流而下。周秀英连夜追上陈城,请陈城允许她率领轻骑,抢先前往镇江。

陈城本不答应。因为周秀英是骑兵师师长,在骑兵师很有威望。这些骑兵多出身于天地会,一向彪悍难训。陈城怕师复兴委员陆晨光镇不住底下的骑兵。

但周秀英言词恳切,跪在地上不肯起来,求陈城允许她去镇江报仇,又说只要五百轻骑。

陈城转念一想,让周秀英提前去战场,也许可以抢得先机,抢先占领城池。

杨秀清刻意安排火军跟在太平军后面,本就是怕火军到江南后抢占地盘,抢夺太平军的功劳。

陈城若想打破杨秀清的如意算盘,就有必要抢在石达开之前到达战场。

于是,他让周秀英以侦察敌情的名义,昼夜急行军到江南,又允她多带五百人马。

周秀英便挑选了一千轻骑,把剩下的三千骑兵交给师复兴委员陆晨光,自己领着人星夜奔往镇江。

太平军看到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火军骑兵师师长周秀英,顿时士气大振。秦日从围攻烟墩山清营的太平军中抽出精兵,分为三队,每天三班倒,无时无刻不在猛攻烟墩山,试图逼迫烟墩山的清军退出高资。

清军守将刘存厚难以抵挡,弹尽援绝,试图从高资撤退。但吉尔杭阿非常悍勇,不允许刘存厚撤军。他的老营扎在烟墩山东侧六十里的九华山,亲自率兵五千救援刘存厚。

此九华山为镇江城内的小九华山,非安徽池州的佛教圣地-大九华山。

然而,秦日纲早就得到了情报,埋伏重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