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挞清 > 第5章 高筑墙,广积粮,募新兵

第5章 高筑墙,广积粮,募新兵

陈城一夜辗转难眠,直到天将亮时才睡着。醒来时日上竿头,远处金陵城里传来密集的枪炮声。

史载城内的旗营以金陵城内的满城为据点,誓死抵抗太平军,不分老幼妇孺全部战死。要想完全占领金陵,太平军尚需时日。

连日和杨秀清周旋,陈城感到十分疲惫,赖在床上不愿起来。

过了片刻,营门外传来滚滚的车马声。现在他们立足未稳,实在不该赖床。陈城连忙起床,来到帐外。

原来昨夜太平军倾巢出动,早上来不及送饭,特派人过来送粮草。陈城军已经饿了一早上了,多亏杨秀清想得周到,百忙之中尚记得这等琐事。

对于杨秀清,陈城有一种复杂的感情。太平军起于草莽,又盲信拜上帝教,杨秀清是太平军中少有的明白人、聪明人。

他是个行政干才,精力过人,将军政大权揽于一手,太平军纪律严整,极富战斗力。

但他居功自傲,不仅屡次冒犯天王,更与底下诸王不和,连身旁的亲信也惧怕他。最终,他落得全家被屠的悲惨下场,太平军在他死后也逐渐走下坡路。

眼下陈城和杨秀清相识不久,对于陈城来自火星的说辞,他将信将疑。送粮草,送军马,送珍宝,杨秀清刻意笼络陈城。

但是,他又故意派一营太平军驻扎在陈城军旁边,名为保护,实则监视。

昨天上午,因为陈城军与太平军小兵间的口角,杨秀清竟将当时的太平军小兵枭首、割舌,首级至今仍挂在陈城军营门外。

这种恐怖手段很有效,不仅令陈城军普通战士,更令几个班长胆寒。

乱世用重典,杨秀清以这种近乎严苛的军纪提高太平军的战斗力。正因为如此,太平军能够一路摧枯拉朽,直达金陵。

现在杨秀清正忙于攻城,无瑕他顾。陈城决定趁此机会整顿全排,扩充力量。

最要紧的是粮草问题。队伍人数虽少,却有现代武器加持,自保绰绰有余。但吃饭是头等大事,不能总是仰赖杨秀清施舍。

到底应该怎么筹措粮草呢?像太平军那样攻城略地,还是抢夺清军的战利品?陈城还没有头绪。

其次呢,他们人数太少,难成气候,势必要招募新兵。可怎么招人呢?分田到户,吸引农民参军?还是学曾国藩到贫苦山区招募农民?两种方法似乎都可行,却又无从下手。

陈城找来荷田和黄宇,商量粮草和募兵的事。荷田足智多谋,黄宇经验丰富,都是陈城的左膀右臂。

荷田说:“陈排,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得国最正,也最艰难。他有个谋士叫朱升,为他规划的战略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几百年过去了,这个策略丝毫没有过时。”

黄宇一拍脑袋,说:“正是这样,再加上提前掌握历史进程,具备现代组织管理能力,我们定能扫除一切敌人。”

荷田的话高屋建瓴,令人恍然大悟。陈城最近一直在纠结到底要不要支持太平军,怎样和杨秀清处好关系。听过荷田的话,陈城才知道自己拘泥于细节,未从大局处着眼。

陈城思考片刻,说:“荷田的观点很对,我觉得可以稍微更改一下,改成‘高筑墙,广积粮,募新兵’。我们不做封建帝王,自然用不着称王称帝。兵马也太少,只有40个老兄弟,必须积极招募新兵。具体策略上,则要奉实用主义为圭臬。眼下太平军和清军相比,太平军是进步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已和杨秀清搭上了线,需要借助太平军的保护渡过眼前的难关。待我们足够强大时,我们再另立旗帜,最终实现远大理想。”

远大理想是什么,陈城还来不及深入思考。战略方面,荷田的观点固然很好。但陈城是排长,要抓具体事务,眼下必须尽快着手筹措粮草,招募新兵。

陈城接着说:“现在太平军正忙于攻城,没时间理会我们,金陵周围一片混乱,正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候。我们得抓紧时间筹措粮草,招募新兵,巩固营盘,减少对杨秀清的依赖。但具体怎么做,还得听听两位的意见。”

黄宇说:“依我看,我们不如离开太平军,挺进农村腹地,发动农民分田到户,必能占据一片根据地,然后徐图发展。”

陈城之前也有过建设农村根据地的想法,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觉得不可。

陈城说:“第一,我军的优势在于武器先进。如果去了农村,当下农村贫困落后,难以找到良工巧匠,就不能仿制枪弹,不能发挥武器上的优势。第二,进驻农村自保有余,却难以发展壮大。因为农村里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不足以供养一支新军,最终只能沦为天地会、哥佬会之类的会党。第三,长远来看,我们需要争取知识分子的支持,需要引进洋人的先进技术,需要广征财赋以发展机器工业。这都要求我们必须得地利之便,占领沿江、沿海重要城市。”

黄宇点点头。

陈城继续说:“太平军现在势大,即将占据金陵。杨秀清虽然猜忌我们,在有些事情上还得仰赖我们。但我们也不能对他掉以轻心。昨晚李开芳的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