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浮游大宋 > 第16章 念北村的新生活2

第16章 念北村的新生活2

新居的建设没有村民们想象的那么快,因为一旦开始建设土法水泥和砖头的供应就有些吃紧了,不时的需要停工等材料。还有赵新偶尔蹦出的新想法也会拖慢新房建设的进程,比如现在村民们就在用砖块砌一个赵新描述的暖棚。南北两面墙北高南低,北面砌成中空的火墙,东西两边的墙砌成弧线,依弧线等距架细梁,然后将拗出同样弧度的竹片按一定宽度捆绑在细梁上。垒好后这就是一个蔬菜大棚的宋朝版,现在砌墙的工作基本已经完工了,等捆扎好棚顶就可以铺设预先准备的稻草帘子了,现在没有塑料薄膜,也没有玻璃,所以这个大棚是露顶的。赵新的想法是平时棚顶覆盖上厚厚的草帘保暖,需要阳光的时候卷起一些草帘来进行光合作用。之所以会盖这个蔬菜大棚,还是听了范岳的话突然想起的,当时他们正在吃黄瓜蘸大酱,范岳在感慨这是今年最后一茬黄瓜了,再想吃这脆生生的黄瓜就得等明年了。这句话提醒了赵新,搞个大棚,冬天不就有蔬菜吃了么?吃不完还可以卖给范胖子挣钱啊,于是就有了这个大宋版的蔬菜大棚。

其实,反季节蔬菜种植古已有之,班固的《汉书·召信臣传》有载: “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隋唐时还有在温泉边借地热之便种植反季蔬菜的。只是成本太高,加之没有授粉技术产量太低,普通百姓是吃不到的。念北村的大棚可以说是现代理念与大宋技术水平相结合的产物,北墙被设计成整面火墙,墙外的煤炉可以昼夜不息的提供蔬果生长所需的热量。两面侧墙也都留了通风口,甚至赵新还让文虎去锯了一节带蜂巢的树枝挂在大棚里,作为人工授粉的补充。

这个大棚的建设范岳是全程参与了的,从赵新画好图纸拿给他看就没有避讳过他。为何要建成这种样式?如何通过人工授粉来提高产量?只要他问赵新都会详细的给予解答。这在赵新看来不过是给一个科学小白做一下科普,但是带给范胖子的冲击是巨大的。大棚种植技术是什么?在大宋这就是个会下金蛋的鸡啊,是要留给子孙代代传,并且传男不传女的秘术啊,不是应该秘不示人的么?就这么告诉我了?他把我当成什么人了?范胖子念及于此不禁的恍惚起来。

范胖子的心里怎么想的赵新不知道,也不在意,他现在正在指导村民给自己盘火炕。其实火炕也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宋文鉴》中就曾有记载,北方女真族“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而饮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但是此时火炕主要还是在北方流行,南方百姓人家使用更多的是火塘。念北村虽是自北方迁来,却已是入乡随俗,没了盘火炕的技术。

这火炕的工作原理就是炕内设计孔道,在冬季通过燃烧产生的热量进入炕内通道来给炕加温。建房之初赵新就把火炕的位置留了出来,区别于普通的火炕,赵新的这个火炕的炉膛是开在房间外面的,这样即卫生美观又不虞烧煤取暖时煤气中毒。赵新正对和他一起围观盘炕铁河他们说:“老铁、东叔这火炕可是个好东西啊,一烧起来这一个屋里都是温暖如春,足以抵御这里冬日的湿寒。我这给大家打个样,回头家家都盘上。”

“那敢情好,正好老东腿有风湿,这下冬日就不难熬了。”铁河笑呵呵的说到。说完不禁对老东叔感慨道:“人常说否极泰来,起初我是不信的。但是你看师兄来到咱念北以来的变化,说是翻天覆地也不为过吧”。

“毕竟是袁仙尊的高徒啊,不是人间凡品可比拟”

“哎~你俩就别吹捧我了,我就是个出主意的,要是没有你们辛苦奔忙也不会有现在的局面”。赵新说的并不是客气话,他确实就是个拿主意的,熏鱼的生意现在完全由老东叔负责,从捕捞、鱼塘维养到熏制供货都是老东叔在管理。五里岗的矿山、砖场、水泥作坊和水磨坊包括现在的施工队伍都是铁河在操持,赵新完全就是个甩手掌柜。唯一他还亲力亲为的大概就是食堂和学堂了,除了学堂里时常有他授课的身影,嘴馋的时候他就会去食堂的后厨忙活一阵儿,做两道硬菜给大家加加餐。每到这时候范胖子肯定是要拿着小本子随侍在侧的,赵新也懒得跟他计较,任他学习记录。温饱无忧以后赵新觉得自己升华了,对财富似乎没有特别的渴求了。而范胖子也从不提新菜式学习费用的事,因为他觉得自己现在和赵新的关系已经超越金钱这个阿堵物了。当然,这一点赵新未必同意。

小院翻新后改为一正两偏三间房,余梁和赵新各住一间,多出的一间房作为书房兼会客厅使用。三间房屋中间的空场全部用立砖砌了地面,又伸出一条砖路连接院门,半人高的院墙也是按赵新的审美砌的镂空花墙,如果不进屋看,与后世山村的小院差别不大。入冬之前肯定无法将所有房屋都翻新一遍了,所以大家干脆停止了房屋翻建,全力投入盘炕工作,争取在第一场雪到来之前每家都有热炕取暖。

水泥抹过的新场院里热闹非凡,大家都围在赵新身边,看他演示打蜂窝煤。工具是赵新按后世的记忆请铁匠打制的,这个东西曾经风靡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那时为了省钱许多人就买了碎煤自己打蜂窝煤。后来经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