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私奔的青春 > 第九十三章 建安风骨

第九十三章 建安风骨

并茂,思想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抒情诗。”

项老师评价道:“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典论·论文》功不可没,这是我国现存第一篇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专论。在这本只有两篇的论文集里,曹丕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此论一出,文学的价值由此被提高到与经邦治国同等重要的地位。自此,文学从汉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学占据主导地位的学术的专有概念中分化出来,从而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直至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五六年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文学有了独立于学术的地位。”

项老师紧接着分析曹老三:“曹丕有一个弟弟,名叫曹植,字子建。曹植是建安作家中,留存作品最多,对后世影响最大,后世评价最高的一位作家。钟嵘在他的《诗品》中称曹子建为‘建安之杰’;谢灵运则说:‘天下才有一石,子建独得八斗,余一斗,天下人共一斗。’由此可见,子建才学之高,世所罕见。”

项老师显然也有七步之才:“自然,曹植的才学绝对在其兄曹丕之上。正是这一点,曹植为其兄曹丕所羡慕嫉妒恨,于是便有了‘七步成诗’的历史典故。‘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一首朗朗上口的诗歌,不是兄弟俩的和谐之音,而是封建时代一朝不容二主一山不容二虎兄弟相残相杀的悲泣之音。”

项老师品人论事:“曹植的诗歌按其创作经历来看,大致以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即位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曹植由于受到其父曹操的宠爱,显得志得意满,昂扬乐观而充满自信,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富于浪漫与豪壮的情调。譬如《白马篇》中的‘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后期,曹植由于‘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失宠,此时他的作品中那种豪迈自信、昂扬乐观的情调一去不复返,代之呈现的则是深沉的激愤与悲怆,作品形象地描写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深切地表现了他对曹丕集团的怨恨,抒发了他对个人命运和前途的失望,寄寓了他对自己无端遭受猜忌而被抛弃的感慨。《赠白马王彪》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曦。’以此慨叹人生短促,世事难料。”

项老师继而推举孔融:“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绝不是一个仅仅懂得让梨的人。诚然,很多人都是通过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这个故事认识他的。俗话说,出名要趁早。孔融四岁就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童星,历史上恐怕找不出第二个比他更早成名的人了。史料记载,孔融为人守正不阿,狂傲机辩,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直性子和诡辩家,更确切一点地说,他就是一个直肠癌,更是一个杠精。”

项老师用事例佐证:“建安九年,曹丕娶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给曹操写信说道:‘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言下之意是责怪曹操纵容其子掳掠袁绍之子袁熙的老婆。曹操问他这是出于什么典故?孔融说是根据今天的事情来推测的,没有引经据典,这只不过是他的想当然罢了。彼时,曹操心已有不悦。后来,曹操因感酒能误事亡国而下禁酒令,孔融立即站出来反对。曹操说酒可以亡国,因此要禁酒!孔融说古时候也有朝代是因为女人亡国的,那为什么不禁止男女通婚呢?此时,曹操已有诛杀孔融之心,只是隐忍不发而已。”

项老师拨开最后一重迷雾:“建安十三年,孔融被杀的导火线,源于他与祢衡的一次聊天。《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孔融与祢衡论人伦:‘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缻中,出则离矣。’按照信雅达的翻译方法,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它的意思是这样的:父亲对于儿子,有什么亲情可言?论其生子的本意,不过是一时冲动的结果。母亲对于儿子,又做了什么呢?就像东西存放在瓦罐里,东西出来了,与瓦罐也就没什么关系了。如此玄乎荒诞的‘父母于子女无恩论’成为了世人的一个笑柄,它被崇尚儒家思想的老百姓所唾弃,也为遵从孝道的曹孟德所不容。俗话说,事不过三。孔融在此之前,已经在曹操的虎口上拔了两次须,已经惹恼了曹操两次,这一次,曹操简直是怒不可遏,他不仅要治孔融一个人的罪,而是要治孔融全家人的罪。最终,曹操以‘不孝罪’将孔融满门抄斩。”

项老师同情地说:“传说孔融在被杀前曾向曹操求情,请求曹操放过他两个年幼的儿子。其时年九岁的大儿子却凌然说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世人无不为之扼腕叹息。”

项老师继而介绍道:“王粲,出身世家,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皆为汉朝三公,其父王谦,汉灵帝时大将军何进长史。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才略》中称其为七子之冠冕。可见他的才名盛大,史传他精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