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私奔的青春 > 第十七章 同乡会盟

第十七章 同乡会盟

兄把一张表格和一支签字笔递给李经纬,一边自我介绍,一边安排工作道,“两位师弟,请按表格表头的项目详细登记你们的个人信息,方便日后联系。”

哦,原来是老乡,怪不得白话讲得这么流畅。

李经纬和陈本源都认真地填写了班级,姓名,家庭地址和手机号码,QQ还没有,所以没填。

毛清溪师兄说:“今晚我们过来,主要是为同乡聚会的事情来的。大家都是茂名佬,你们进入名师大也将近两个月了,为了日后有个关照,我们计划本周星期五下午下课后在学校正门口集中,先拍一张集体照,然后再到云上街的茂香鸡饭店吃顿饭,大家敞开胸怀聊聊家常。”

朱政和师兄说:“因为要给每人冲洗一张A4纸大的相片,好留作纪念,同时吃饭也尽量吃好一点,毕竟大家难得聚一次,所以每人要交50元的份子钱,直接交给我就行。”

李经纬和陈本源两人没有半点犹豫,马上从裤袋里掏出了钱包,当即抽了一张50元大钞交到朱政和师兄的手上。

星期五下午放学,李经纬和陈本源匆匆跑回宿舍放下了课本,即刻奔赴学校大门口。

不少师兄师姐都提前到了,也聚集了好些同年级的同学。

不同年级有着很大的差异,高低年级的人辨识起来非常清晰。男的黑不溜秋,一看就知道是军训留下的后遗症,自然是大一同学无疑;女的短头发,脸上也泛铜,一眼就晓得是军训时太阳留下的痕迹,以此便知是新生。长发飘飘,穿着打扮也别具风格,那肯定就是师姐;师兄也容易辨认,行为举止比较洒脱。

毛清溪师兄组织大家站到行政楼前的台阶上,整理好队伍准备拍照。大家虽然都是老乡,但新老同学之间并不认识。所以,基本是三五一群,四六一堆,每个人都是跟自个儿熟的站在一起,也不分高矮胖瘦,反正有台阶落差,后面的人只要不被前面的人挡住脸就行。

朱政和师兄随便抓了一个从校门口走进来的师兄,端起手中的相机附耳向那位师兄说了几句,那位师兄随即点点头便接过了相机。

朱政和师兄赶紧跑到最前排队伍的右边,紧紧靠着毛师兄站着。

“都站好了吗?现在请大家一起看镜头,可以笑,但是不可以让你的上眼皮和下眼皮打架。”那位师兄还蛮投入,也挺幽默的逗大家说道,“名师大的菜好不好吃?”

“好吃!”众人异口同声喊着,笑着,都露出了洁白的牙齿。

“OK,兄弟,请你看一下,这样可以了吗?”那位师兄把相机还给了朱政和师兄。

“拍的很好,谢谢你!”朱政和师兄仔细地浏览了一下相机里的照片,满心欢喜。

一路上,李经纬和陈本源有说有笑,跟在队伍的后面。

近百人庞大的队伍,一路浩浩荡荡,跨出学校正门后右转,沿着中山大道体育中心方向一直向前走,步行大约五百米到了云上公交站,再右拐,八九步就到了云上村的牌坊。

当时五点多,正值放工时间,从天河体育中心一带下班坐车回来的人络绎不绝,这些人下了公交车就直奔云上街,顿时人头涌涌,如同一片海浪涌入到云上街这个狭窄的出海口。

云上村是一条城中村,却比李经纬家乡的一个镇还要繁华,因此它也叫云上街。这里平时人就多,每逢晚上名师大和邮政学院的学生过来逛街聚餐,人就更显拥挤,用摩肩接踵来形容绝不为过。那黑压压的人头,密密实实的如同成千上万的蜜蜂,挤在一个封箱里,来来往往的不是“嘀嘀嗒嗒”的车,就是朝九晚五的上班一族。

当然,云上村之所以拥挤,除了上班一族和附近的学生有较大的贡献外,还有一个占最大比重也最令人头痛的,就是见缝插针无处不在的走鬼摊档。

原本,云上街马路两旁的人行道是给行人方便的,不料却被这些“牛鬼蛇神”抢了道。人行道,不仅白天被霸占,晚上更是不留一点空隙。行人只能走马路的两边,碰着上下班高峰期,连马路中间都是人。车开进里面,也只能是开一下,停一下,气得很。

路过的小车的“嘀嘀”声,各式车主揽客的叫喊声,摩托车一顿一挫的“嘟嘟”声,走鬼摊档千奇百怪的叫卖声,炒粉档“唦唦”的刷锅声,煎大饼“嘶嘶”的摊烙声,烫面档泡菜的“咕咕”声,各色人种卖串售水的叫卖声,乱耳劳筋,听了就伤神。

那爆炒米粉、河粉四处弥漫的辣椒粉,那烘焙板栗从黑黝黝石缝间升腾起的油烟气,那干湿臭豆腐里散发出的浓浓的臭“尸米”味,那黑色烂锅里泡着的玉米发出的潲水味,那圆形大烤铁桶上的番薯冒出的枯焦味,那卤水酸笋海带等渗透出的酸味,那辣鸭脖子散发出的浓烈的防腐剂味,那碾炸甘蔗汁的榨汁机沁出的铁锈味,还有各种小零食各样小饮料交杂一起五味杂陈,七荤八素,闻到就反胃。

那些撸串串随口叼完最后一颗就随手扔掉的沾满了口水的竹签,那些在小吃食摊档前吃完东西抽来抹完嘴就被随意抛掉的擤了鼻涕的纸巾,那些刚被吸完茶水还剩几颗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