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三国应谋天下 > 第十四章 玄甲军

第十四章 玄甲军

陶应朝左右压压手,待众人坐定,又将南城县分田、分村等一系列策略向众人解释一番后,提出了募兵、练兵新策。

“虽说我们身后还有徐州可依靠,但打铁需自身硬,军队的招募与训练迫在眉睫,绝不可马虎。”

“当下泰山各地遍布黄巾流寇,青州等地也被黄巾贼匪肆虐,这是地方隐患,但也是我们的机遇。这么几年下来,幸存的黄巾流寇,皆是百战精英、悍不畏死之辈,我们按照南城县模式,招安他们,精挑细选,编练成军,可速成战力。”

孙观闻言,眉头一皱,望着陶应欲言又止。

“仲台有话但说无妨,帐下没有外人,我们可畅所欲言。”

初创期间,陶应可不想给手下造成霸道、听不进忠言、刚愎自用的印象。

“主公,您欲招兵多少?”

“当然是多多益善,最好能在泰山养兵十万。”

众人皆倒吸一口冷气,天下还没乱呢,这也太明目张胆了吧!

“且不说泰山一郡之力能否养得起十万兵马,朝廷也不会同意主公私下招兵。”

孙观能做一州刺史之人,自然对朝廷的政令清楚的很,及时提醒陶应莫要想当然,冒天下大不讳。

陶应身为泰山太守,麾下按理说应该有五曲郡兵,这五曲郡兵可多可少,但是最大编制也不过五百人,再多的话就超编了,所以说按照《汉律》他能指挥的兵力也就五曲,两千五百人,再加上一千人的太守近卫,也不过三千五百人,哪怕再配上县兵,他真正能掌控的也不超过五千兵马。

如今张口十万,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超编如斯,难道要效仿黄巾,学张纯、张举,造大汉的反?被有心人告到洛阳,轻则丢官,重则杀头;即便有徐州刺史陶谦这个爹,也撑不住啊!

陶应笑笑:“这个好办,陛下曾经下过一道圣旨,责令各州郡可以自行编练民团,抵御黄巾保家卫国,到现在这条政令尚未撤除,我们就打着编练民团的旗号编练新军。”

这不是陶应的首创,当初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就以编练民团厉兵秣马,参与剿灭黄巾。

糜芳站起身,朝陶应拱拱手。

“主公,编练民团固然可以,但是十万新兵,开支过于庞大,不算每个兵卒的军饷,单单兵甲、武器、给养所耗就甚多,恐以一郡之力,难以承受!”

糜芳虽然是个武将,像组建军队这样的烧钱活,他商贾出身,对算账还是很在行的。

“哎!子方所言不虚,我也知道泰山待定,百废待兴,但是时不我待啊,大乱将至,无人能够跳脱,唯有刀快枪尖才能护我泰山一郡的安宁,才有经略青州的资本。”

说到这里,陶应心中掩饰不住的哀默,黄巾之乱百姓凋零,三国争霸更是雪上加霜,司马氏夺魏又是一番大清洗,然后就是更加恐怖的五代十国,外族肆意、蹂躏中原,汉裔几近灭族。

这一切的根源全在这里,想要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他唯一能做的便是组建一支无敌之师,横扫天下,为了汉族的未来,哪怕背负天下骂名,也要战,战,战,管他什么曹操,袁术、袁绍,刘备,孙策,都要将他们扫进历史的垃圾桶。

“主公,话虽如此,但是……”

“好了,子方,你的担忧我都清楚!”

陶应打断了糜芳的话,他不想再这般讨论下去,循规蹈矩,瞻前顾后,几时方能储备好争霸的力量,眼看着群雄即将并起,他可没有袁氏兄弟那般的人脉资缘储备。

“当前紧要的是招安泰山郡境内的所有黄巾、流寇,挑选四十岁之下,十八岁以上的精壮,开始大练兵。”

“南城令糜芳,同时主持费县;南武阳令孙康,兼主持鲁国卞县;牟县令尹礼,同时统筹盖县、莱芜的招抚与练兵;梁甫令吴敦,同时主持成县、巨平的招抚与募兵;奉高令孙观,兼任嬴县、博县令;茌县令纪灵,不仅要负责境内招抚、募兵、练兵事宜,还要向周边济北国、济南国招募、防御!”

可能是受了沮授“颜良不可独任”的影响,陶应并未给颜良单独安排任务。

“破虏校尉颜良,留在我身边,担任练兵巡察使,机动支援。”

这是陶应的第一个太守令,众人心中一肃,待命令一下,皆起身领命。

“诺!”

陶应起身,走出坐席,挨个拍了拍众人的肩膀,又瞅了瞅他们的眼睛,既鼓励,又鞭策。

“我们当下可用的人才太少,因此你们要身兼数职,不但要招抚黄巾、各山流寇,还要一边练兵,一边分田,一边屯田,登记所有地方人口信息,恢复地方生计。”

“当然,这种状况只是暂时的,回头我也会发布《招贤令》,你们也可在各自的治地,不拘一格,大胆提拔任用人才,事后将名单信息交给我就是。”

“但丑话说在前面,若谁负责的地方出现练兵不积极,地方出现贪腐和欺压良善之辈,他的职务就不要做了,去做个伙夫。”

除了糜芳,颜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