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村子东头 > 9、大人

9、大人

9、大人

很晚了,煤油灯的灯芯头黑了,奶奶剪过以后屋子顿时亮了。田宝良跟爷爷打招呼:“太晚了,大舅,改天再来唠嗑。”我在心里早就盼着他快走,在心里嘀咕:“改天也不用来了,方面大脸大嘴巴,能说的全抖搂光,再说就重复四遍了,快回家吧。”

心烦的人终于走了,盼望见到的人偏偏不回来。等人的心最急,又找不出一件事来消磨时间,越等越急,喘气和腿脚都不得消停,屋门到院子大门之间我不知道溜了多少个来回,还在不住脚地转。

奶奶看着我来回溜腿,就问:“你干什么哪?”“我等三姑。”星星都出来了,终于把重手重脚的三姑等回来了。我从大门跟进西屋抢着问:“三姑,你们民兵真的打靶吗?”“真的打靶。”“什么时候?”“明天上午。”“三姑,是每个民兵都给五发子弹吗?”“是,一个人就给五发子弹,多了没有。”“三姑,你的五颗子弹壳都给我留着。”“好,三姑都给你留着。”“任何人不许给,一个也不能给别人。”“好,都给你,不给别人。”钻进被窝前,我还是不放心,“三姑,你保证谁都不给。”“好,我保证!三姑的五个子弹壳谁都不给,都给我大侄儿留着。”我这才钻进被窝,发现三姑在翻箱子倒柜,问道:“三姑,找什么呢?”“找衣服,明天不让穿成补丁打补丁破衣啰嗦的,说是来照相的要上报纸。”

第二天,我胡乱地吃了一口早饭,拎上装着两本书四个本子一个铁皮文具盒的毛巾书包,在门口墙头上抓起昨晚准备好的短把二齿镐就跑。进了教室,把书包摔到座位上,人就不见了。我跑进大队部的后院,那里已经聚来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庄稼收割前短暂的空闲,大队民兵连进行实弹训练。必须看,管他上不上课的,学校没有校长,把刘老师也暂时抛到脑后,大不了罚站挨踢。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下一次打靶是什么时候谁都说不好,去年就没有打靶,整个民兵连就扔了两枚手榴弹,有一个没爆炸。

太阳升起来,大队部的后院,女民兵站成一排,男民兵站成一排,排头擎着一杆大旗,红旗黄字:三家子大队民兵连。稍远处还有一排,是一群孩子,按照大小个排成一排,清一色的秃头小子——没有人留长发。多数人手里拿着一把二齿镐,姜宏伟腰间别着一把木头手枪。宝春瑞最奇特,手里擎着一根溜溜直贲贲光的木棍,棍子头顶着他的背心做成一面旗,因为这面旗,个子并不高的他成了排头,我们把它当作军旗。

“稍息,立定!向前——看!向后——转!”听着口令,做动作特别认真的是一排孩子们。杨大鹏喊:“男先女后,双排毁成单排,齐步——走!”队伍到大队部前院去领枪。枪是七九式步枪,没有刺刀。民兵连长杨大鹏肩上背着一支半自动步枪,这杆枪是大队的唯一,枪口折叠着小巧的刺刀,腰间子弹袋都是棕色皮子的。我目光发亮感慨万分,“还是当官好啊,当个官就和其他的人不一样,半自动步枪只能连长用,别人能摸摸就算不错了。”赵宝金斜着眼睛堵攮我说:“你净说屁话,在班级,连值日的小组长都争得哭爹喊娘的,何况这民兵连长。”

民兵的衣襟上全别着一枚像章,铜的、铝的、锡的、瓷的,形状或园或方,金色的、银色的、还有彩色的,大的大过拳头小的小于指甲。绿色的旧帆布子弹袋斜搭肩头系在腰间,子弹袋个个鼓鼓溜溜。其实只有一个里面装着五发子弹,其余的塞满子弹大小的高粱秸秆,这是民兵连长从公社学来的经验。行进中的队伍高唱:

“红旗招展歌声震天

民兵队伍步伐矫健

紧握手中枪听从党召唤

召之及来来之能战

战之能胜一往无前

东方红太阳升???????”

歌声的间歇,跟在后面的孩子们齐声高呼:“大雨哗哗下,北京来电话,叫我去当兵,我还没长大。”当兵,那是孩子们的理想。

队伍停在山底沟的土坎前,那里已经立好两个靶子,麻袋装满黄土垒砌成两个射击位。

杨大鹏做示范,枪在肩,右手打个军礼,右手持枪贴肋下,猫腰小跑,突然卧倒抱着枪来个驴打滚儿,右手持枪在右腿侧,目视前方,侧身左臂搂地的同时右脚蹬地匍匐到麻袋前。把枪顺向前方架到麻袋上,拉枪栓上子弹瞄准扣动扳机,随着清脆的枪声,他的右肩微微后退前顶。打完五发子弹后起立,捡光散落地上的弹壳,枪上肩,跑回队伍,敬礼。旁边的哨声想起,红旗挥动,有人跑出去扛回靶子,杨大鹏查看并记录靶上的环数。

然后,一男一女两个民兵同时学着杨连长的动作去做。整个上午枪声起起落落,四十一个人二百零五发子弹打完以后,列队回转大队部。民兵们一只手揽定步枪背带,另只手臂大幅度摆动迈开大步,行进中山村的上空歌声嘹亮:

“日落西山红霞飞

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

胸前的红花映彩霞

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说好的照相人并没有来,孩子们的队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