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风起云来 > 第六章 玄雍东出

第六章 玄雍东出

干什么的,吃白饭嘛?

弘治皇帝有鉴于前朝的覆灭,所以整合了古今当下各朝各代,各个诸侯邦国的所有律定,筛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整编编纂了一部囊括民事、刑律、吏治、礼祀、军制、等等等等......

总计八卷一百二十六篇两千余册,保罗万象的史诗级巨作。

而弘治帝即位后所做的那些也都是在为推行新律做准备,新律自然也包含那些已实施的举措。

两者可以说是在实践中相互认证,弘治帝等于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好在五年来的摸索实践已经初见成效。

《玄雍律典》也己初步完善,剩下的那些还要在实际行动中缓慢勘定。

五年间弘治皇帝励精图治,首重与民休养生息,倡导管夫子的民富而国强论。

虽未临朝可也绝不是像其他人所想的那样,是个昏庸懒惰之君。

可以说他不上朝的这些年都是在为《玄雍律典》而殚精竭虑。

这不,一朝临朝就要东出了!

五年来的养精蓄锐,不仅仅使新律推行成功,而且国力日强,国库渐丰。

将士们也早已厉兵秣马,枕戈以待了。

玄雍王朝本就是以武立国,再加上如今又有新律支撑,八百里秦川上的热血男儿谁不想去战场上捞他几个功名?

玄雍东出,这一战乃是玄雍朝蛰伏近十年的复出之战,亦是这天下十年里少有的灭国大战!

弘治帝命左武卫大将军刘隽达遣兵三万为先锋,东出潼关,过前秦函谷,进逼新安函谷。

而后又令左骁卫大将军徐万荣领军三万为左军主将,过风陵渡沿中条山南麓顺河,东进洛阳。

右屯卫大将军张晏领兵三万为右军主将,南下武关,进逼南阳。

中领军曹靖阳率军一万为后军主将,兼督办、转运东出大军粮草。

鹰扬大将军黄震晟统兵十万为大军主帅,率领中军出蓝田大营,进驻桃林要塞。

玄雍兵力总计不过三十五万,这一次直接出动二十万大军显然是奔着灭国去的。

当然这是在不算上北疆军的情况下,不然可能还要多翻上一翻。

而为了配合朝廷用兵河南,北疆也是兵分三路攻打河北。

北路由北疆悍将武威将军薛正雄率领,引军万骑,经飞狐道攻易县。

薛正雄出身于河东薛氏,是最早投靠蒙家的晋地大族。

南路是典威中郎将李呈泓领骑军五千步军一万,经壶口关过滏口陉攻邯郸。

李呈泓是蒙老爷子的结义兄弟,也是稳固北疆的第一功臣。

最后一路则由蒙家老太爷亲自掌兵,率马步八万大军走井陉入河北,攻真定。

三路齐头并进,兵锋全部指向河北的赵成侯,实在是他蹦跶的太欢了。

前些年灭了燕北侯,扩张了不小的领地,近些年又在不断蚕食着魏武侯的地盘,意图独霸河北。

威名远播的魏武卒不愧天下精锐之名,正是靠着八万魏武卒的顽强抵抗,魏武侯才没被灭掉。

不过在赵成侯的逐步蚕食下,难逃燕北侯的下场,若没有北疆军的插手,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可战事开始并不顺利,北疆军唯有北路铁骑突进了河北境内,奈何骑兵不善攻城,只能不停骚扰,围点打援。

但同时还要兼顾后勤补给,所以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而河南战事更不济,新安函谷一战先锋主将刘隽达轻敌冒进,中计遇伏,直接战死!

三万先锋军更是全军覆没,生还西退者不足三千,且各个衣甲不全,浑身带伤。

让人忍不住吐槽他是不是出来搞笑的?

由于刘隽达的指挥失误,其连带反应更是直接打乱了玄雍跟北疆两边的所有谋划。

本来按战事预想,就算是前期战况不力也可先用大兵围城,与其互耗国力。

亦或合纵连横,勾连各路诸侯瓜分洛水国领地,总之办法很多。

可刘隽达这一败就不仅仅是首战胜负的问题了,战争中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假,可也没有这么败家的吧?

蒙雲跟人家比起来那简直连提鞋都不配......

士气下降就不必说了,河东的左路军,南阳的右路军顿时止步不前,不知所措,再不敢独自向前一步。

此消彼长,洛水国首战告捷,尽歼玄雍先锋军,阵斩大将刘隽达。

这一条条消息就像长翅膀一样,迅速的传递开来,仅仅一日间中原各路诸侯都是闻风而骚动。

玄雍蛰伏近十年,宝剑暗藏锋芒,本想一鸣惊人,却不曾想遭遇如此惨败。

一鸣惊人倒是做到了,只不过是那臭名远扬......

可以说宣武皇帝在位间南征北战闯下的赫赫威名,一朝尽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