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大明,刚流亡吕宋系统觉醒了 > 第111章 瞬间变添狗的酸儒们

第111章 瞬间变添狗的酸儒们

“老秀才闹事?”

看着李振华新发回来电报上的内容,朱和埸并没有感到意外。

毕竟废八股对于这些考了一辈子,才考了个秀才功名的老学究们来说的确是过于残忍。

废寝忘食学了一辈子,一朝之间被全盘否定,这放谁身上都受不了。

至于如何处理?

直接砍了这些人的脑袋?

这倒是没必要,他还不至于因为几句话就杀人,而且就算是废物垃圾也能回收再利用呢。

之前的想法是把这些酸秀才给送到欧洲各国去教化那些野蛮人,但这个想要执行还需要一段时间。

而现在他有了更加实际也更加容易的应对方法。

因为《明荷协定》的签订,棉兰老岛、巴拉望岛以及苏禄群岛等大片区域都变成了大明法理上的国土。

但是这些区域的汉人少之又少,上面生活的多是一些原苏丹国的本地居民,这些人对大明的归宿感远算不得强,甚至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大明皇帝是谁。

而且除了原苏禄的上层官员以外,其余人就再也找不到会说汉语的了。

如此情况,对于大明在这些地区的统治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朱和埸准备先在这些地方把私塾先办起来。

没错,是私塾不是学校。

这些地方原住民现在并不需要学什么先进的知识,反而需要学习的是儒家的三纲五常。

在学习中文汉语的同时,他们更需要学习的是礼教,是忠君思想。

而那些闹事的老学究们,不正好是学了一辈子这个吗?

所以说这个工作很适合他们嘛。

这些人考了一辈子的科举,直到满头花白时,却依旧只有个秀才功名,绝大多数人究其一生也无法再进一步,考科举甚至已经变成了这些人的执念。

不过朱和埸可不管什么执念不执念,他的想法就是将这些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老秀才们全部送到这些地方去当教书先生。

这些人考了一辈子的科举,不就是为了做官吗?

给他们个官名就是,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称呼的问题。

就叫归化儒教监,从九品官职,负责归化地区的儒学教育。

你说从九品官太小?

想什么呢,国子监学正也才正九品官职。

你一个酸秀才本是没资格当官的,而且还当街诋毁当今圣上,圣上不仅没有问责,反而赏赐官职,这样的事情换做历朝历代都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这事情就被朱和埸这样拍板定了下来。

……

福州府衙大狱,一群蓬头垢面的穷酸秀才,正可劲儿造着狱卒送来的饭菜。

监狱里提供的饭菜很简单,只是一些碎米熬的白粥加上少许青菜和咸菜,远远远远够不上美味一说。

但是这对于这些生活穷困潦倒,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而且很多时候都只能吃红薯充饥的穷酸秀才们来说,这已经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了。

秀才分三等,禀生、增生、附生。

只有成绩最好的一等禀生,朝廷每年才会给四两银子和部分俸米,其他的两等秀才朝廷是不管的。

很显然,这牢狱中的秀才们均是属于二等增生。

这个年代,读书是很费钱的。

除开家境殷实的家族,能够正常供应家里孩子读书外。其他本就贫困或者是中等收入家庭,读书只能是将家里越读越穷。

最后哪怕侥幸通过了童子试,考取了秀才功名,家里也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

但是秀才功名又能干什么呢,除了自己不用服徭役和见官不拜的特权外并不能给家中带来实际好处。

如此情况下,家境殷实的家庭一旦久考不中,这些人往往会放弃科考去继承家中产业,而后转头去供应族中更有天赋的年轻后辈。

毕竟,他们的选择很多。

因此,这类人中几乎不存在都考到头发花白了还在继续考试的情况。

贫困家庭因为穷困,他们同样会早早放弃去另谋出路以求生计,这一部分人同样不存在四五十岁了还在继续考试的情况。

剩下的就只有中等收入的家庭咬牙坚持到了最后。

但也正是因为他们坚持到了最后,结果便是家财耗尽,一贫如洗。

这个时候让他们放弃?

那之前所做的努力就全部变成了无用功,他们不甘心,因此此时他们就只剩下了科举这一条路可走。

所以,当前这些老学究们基本都是属于这一批人,也是因为如此,这些人的反应会如此之大。

“咯吱~”

沉重的实木牢门被层层打开,一名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百户领着几名锦衣卫校尉走了进来。

飞鱼服,绣春刀,标志性的装束让牢房里的众人明白了来人身份。

一众老秀才们看着这群身着华丽官服的锦衣卫们走到了自己的经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