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少年郎之前世今生 > 第092章 自由辩论(三)

第092章 自由辩论(三)

特别是她的出身,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葫芦,结果秧苗顺着院墙爬到了隔壁的姜家。

最后在两户中间结下了一个葫芦,待葫芦成熟后,只听“嘣”的一声,竟然从葫芦里蹦出一个又白又胖的小女孩。

小女孩长得十分俊美,特别招人喜爱,孟姜二户人家欢喜不尽,视为掌上明珠。

因为这个葫芦长在两户人家中间,最后就按两家姓氏取名为孟姜女。

如果在茶余饭后当作谈资,孟姜女有着许多的精彩故事可讲,但是如果你用她来指证始皇帝,确实有所不妥,稍作思考后,蒙宛童郑重地说道:

“既然对方辩友不喜欢谈孟姜女的事迹,也好,孟姜女的故事,咱就先不再说。

那我们就来谈一谈另外一则。

当年在民间,还曾经流传着一首这样的民间歌谣,它就是《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长城谣》就是一首控诉秦始皇修筑长城,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民歌,这在史书中曾有记载。

前二句的意思是,在当时出现了一种反常现象,生下男孩千万不要抚育,生下女孩则要精心喂养;

后二句则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说明和解释,原因就是男孩子养成大人后,要去服劳役,饱受折磨,最后会活活累死、病死在长城脚下。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民歌,语言痛快直率,毫不掩饰作者的情感,听来着实凄惨感人。

因此,在当时,流传特别广泛,影响极其隆重。

不亚于现如今,广大同学们所喜爱的任何一首流行歌曲。

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是一种来自于民间的真实的声音,它是秦朝当时,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沈灵这一次,却顾左右而言他,冷冷一笑道:

“当你站在卫星的角度,在天际俯瞰地球,看到巍峨的万里长城,当它被誉为世界大遗迹之时,你骄傲的脸庞,自豪的神情,你甘心被一个神话传说或民间歌曲,而打破自己心中的骄傲与自豪吗?

你还会对秦始皇的这一创举,说三道四,吆五喝六吗?

确实,修筑长城,这样一项伟大的基建工程,势必需要更多热血的青年和人民。

因为长城大多依山而建,荆棘遍布的深山老林中,他们需要防野兽,穿荆刺,需要翻过巍峨顶天的高山,跨过深达百米的峡谷,越过耸人而立的山峰,趟过川流不息的河流。

所以,死伤难免是大了一些。特别是在古代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在秦朝落后的医疗和卫生等条件下。

但这一切,你都不能怪罪于秦始皇一个人的身上,他是谁,他不过是一个伟大的设计师,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师,是一个伟大的建筑狂人而已。

更何况,秦朝修筑长城,并未动用大量国力人力,它只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原秦、赵、燕三国的旧长城基础上,进行相连修复而已。

另外,修长城的也多为兵卒,是以蒙恬将军带去的三十万士兵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后来的“治狱吏不直者”被罚去修长城外,并没有大规模征调民夫修长城的记载。

修长城是为了更好的抵抗蛮夷入侵,保护边疆的平民百姓,如果没有长城,他们就能肆无忌惮地跨过边疆,践踏百姓。

至于所说的生男不养一说,不攻自破。同学们说,是不是?”

这一次,沈灵没有忘了,和同学们来了一次互动,取得同学们的支持与理解。

果然,现场的同学们竟然都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是”。

声震礼堂,音传孟阳。

现场的回应,在无形中,也无疑支持了沈灵的观点和看法。

蒙宛童感觉到有所落单,情急之下,竟然有失理智,想也不想地说道:“记得以前曾经看过一段笑话。是这样说的,秦二世在位时期,国家动荡,民不聊生。

有个人骂了句‘秦二世是昏君’,结果丢了脑袋。依然秦律,原本没有如此大的刑罚,最多也就是把他发配到长城去做劳役。

所以,为什么呢?

结果法官说了,因为‘他泄露了国家机密,所以就被砍头了’。”

沈灵听了所谓的笑话,脸上瞬间就露出了微笑,可惜的是,自己的笑,不是为笑话本身所笑:

“我承认,这是一则不错的冷笑话,笑话本身的意义咱先且不说,就说说笑话指定的人物。

对,秦二世,我只想提醒对方,今天咱们不是要对秦二世的朝代品头论足,咱们说的是秦始皇。

请对方辩友不要回避问题,不要随便转移辩论的核心内容,尽快切回到主题上来。

您所说的是秦二世的对与错,而与我们今天所讨论的题目,秦始皇的功与过,离了不止千万里。

更何况对方辩友以偏概全,用儿子的事例来论证老子的对错,这种方向,实是一叶障目,盲人摸象。

对方辩友你脑不脑残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