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华夏战记 > 第6章 再议章程(二)

第6章 再议章程(二)

徐涛所喊的王相,自然就是左仆射——王安石,而这计相,则是政务省的右仆射——计然。

这两位并列文官之首的左右仆射,在听到自家陛下的点名之后,彼此对视一眼,相互笑了笑,同时做出了一个请的姿势。

随后,稍显强势的王安石,便再次轻笑着摇头,率先行礼开口道,“陛下,关于这人数和时限一事,陛下之前的举措堪称神笔。”

而后他面向殿内的大臣,侃侃而谈,“那八十万百姓,大都是迁移禁军将士家属,以及有各类工艺之人,一人从军,可庇护三人,父母以及代替尽孝之人,对于陛下更好的掌握军心是极好不过的。”

“嗯——”

徐涛在殿内缓缓踱步,而后朝着高台重新走去,“王相,继续说。”

“以臣来看,除了可由各县承担名额,同时也可以学习陛下将重心放在各类工艺之人和将士家属的迁移上面,这样也可以激励天下百姓从军和从事各类工艺之上。”

“计相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回陛下,王大人,所言不虚。”

计然那原本朦胧的双眼,微微张开,露出些许精光,“但是这天下之间,以农为本的百姓更是大头,甚至商人们,也需要考虑一二。”

“所以,我们应当再将标准细化下,将政策偏重于农民一侧,同时还要注重工艺的传承。”

“没错,计相说得对,另外在迁移人数上就要有所限制。”

管仲点了点头,算是认同了计然对其的补充,毕竟自家陛下对于农业和农民的重视,这二十年来,都不曾改变过。

“陛下,依臣看,可以以两年为一期,每一期迁移的人数,以百万为限,陛下您看如何。”

“嗯——诸公的建议,按朕来看完全可以,到时候朕会在各郡都开启传送法阵,就近移民,以解百姓舟车劳顿之苦。”

此刻的徐涛,已经重新坐回龙椅之上了。“那么诸位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陛下,刚计相也提到了,要注意工艺的传承,不如,在天下郡县当中广设专门的学府。”

一旁的刘晏从座位之上站了起来,行礼道,“过去,郡有郡学,县有县学,可在学府之内开设科目,延请各类技艺高超之辈,招收学徒,编书教学,专门教授工,医,匠等各项。”

“刘公,坐,你们与朕同殿论政,不需要这般约束。”

徐涛连连摆手,示意刘晏坐下,“刘卿的建议,朕看就很好嘛,而且可以再加上一门科目,农学。”

“农学?”

“农人侍弄庄稼,讲究一个精耕细作,就连这阴阳历法,二十四节气,也是农学所延伸而来的。这农学,以朕来看可谓是广阔啊。”

“嗯——陛下说得确实在理,可以选一批学子,深入到天下各地,与经验丰富的老农研讨,积累成册,甚至可以延请老农进堂去传授啊。”

刘晏眼中冒着精光,似乎是看到了这一前景。

“哈哈哈,你想得周到啊,这过去二十年,我们一直重视武学修炼,倒是忽视了这技艺啊。”

徐涛点了点头,看向刘晏,丝毫不掩饰对于刘晏的赞赏之意。

这刘晏确实有着超前的格局和眼光,能够打破一般的常规。

“黄观,黄卿啊。”

“臣在。”

一直在角落当中充当透明人角色的黄观,急忙起身对着徐涛行礼道。

他是从一品的礼部尚书,而这礼部,下辖学司,文司,祠司,专掌天下文教之事。

那么陛下想要自己干什么,他的心中早已清楚。

“黄卿,这各地学府增设科目一事就要由你主持去落实了,黄卿,你打算如何去做。”

徐涛看着站在角落当中的黄观,不禁有些好笑,这黄观不合群了些,不过这种孤臣,却是上位者最喜欢的。

“陛下,臣窃以为先在郡学增设,县学暂缓。”

“噢?黄卿,说说你的理由。”

徐涛饶有兴趣地看着黄观,暂缓县学,他必然是考虑到师资问题。

果不其然,黄观的回答与徐涛所想并无异处。

“陛下,天下有郡两百九十个,而县有两千两百五十五个,若是在每个县都开展科目的增设,单是这学堂的扩建,对于朝廷来讲,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

黄观心中早有腹稿,对答起来,自然思路流畅,只是说到后面的时候,明显顿了顿,才说道,“更为要紧的是教授学生的博士,学士,这些人数明显不足,虽然有熟练工匠可以充当讲师,但是…”

说到这,黄观顿时收了声,不再往下说下去。

徐涛一听,眉头轻皱,便知道黄观接下来想说什么,自己先前迁移的八十万百姓,都是整个帝国有名的工匠,可以说,最优秀的各色工匠,被徐涛提前迁入华夏界了。

“嗯,这一点倒是朕有所疏忽了,这样,先在各郡增设科目吧,四方延请各学讲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