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三国之献帝兴汉 > 第二章 见荀

第二章 见荀

三国之献帝兴汉第二章 见荀

晨光熹微,如往常一般早起的荀或正一脸怒容的盯着眼前甲士,喝问道:“陛下夜惊,当时为何不报?”

甲士单膝跪地,回答道:“据当时当值的小黄门所说,陛下惊坐片刻便安睡了,故不曾立时报于夏侯将军。”

“将这个小黄门换了吧,如今司空东讨吕布,最不能乱的,就是宫里。”荀或皱眉道。

(笔者注:《三国志·魏书》载建安元年九月,刘协拜曹操为大将军,十月,以袁绍为太尉,袁绍不愿意自己的地位在曹操之下,拒绝接受太尉之衔,于是曹操将大将军之位让给袁绍,汉帝刘协重新拜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

甲士面露为难之色,道:“侍中,如今宫中宿卫黄门,虽几经裁撤补充,仍有不少陛下旧人,贸然换了新面孔上去,恐陛下又要生出事来。”

顿了顿,甲士补充道:“您也知道,陛下最忌讳的,就是司空。”

荀或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刺激皇帝感的神经,微一沉吟,道:“既然如此,取一两金子赏他,再嘱咐他今后事无大小,顷刻报于夏侯将军知道。”

甲士告退,荀或换上朝服,出门乘了马车前往皇宫。

马车之上,荀或双目微阖,心中对天子此刻相召颇感忧虑。

皇帝幼年即位,少有聪明之名,智慧之举,却失于操切,流于表面,又因屡经祸乱,周年颠沛,终日惶惶,使皇帝难近豪杰,不亲才士,疑忌大臣。

自洛阳都许之后,几次试探,因自己立场在曹,向对自己不假辞色...

唉!十常侍祸国,董仲颖乱汉,国无尊严,帝失权柄,以致中原沸反盈乱,如今这汉家天下,可再经不起折腾了。

马车来到宫前,荀或下车步行至天子殿前,黄门通报后,荀或进门叩首,问天子安。

刘协看着一丝不苟做足礼数的荀或,心情颇有些复杂。

眼前这个被誉为王左之才的人,毫无疑问是曹操得以威加三国最重要的谋臣之一。

举荀攸、钟繇为内政,荐戏志才、郭嘉做外谋,使曹操南征北讨,粮草不竭,计谋不枯。

曹操征陶谦,吕布来侵,兖州尽反,荀或孤身见郭贡谈笑自若,一人退数万兵得保三城不失,为曹操保住了东山再起的本钱。

陶谦病亡,曹操本打算先取徐州,后平吕布,经荀或以“三不利”劝说,才打消念头,转而先将吕布逐出兖州,为今后争霸天下奠定了基础。

包括刘协能够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涯,也是因荀或用晋文公和汉高祖的例子一力劝说曹操奉迎天子。

及后,与袁绍战前,曹操心怀忧虑,荀或以“夫有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相劝,坚曹操之心,又献计先取吕布,抚和西凉,为曹操赢得良好的战略环境。

当曹袁相持,战争走向和情势之变可说与荀或判断一般无二,但也正是这个一路将曹操推向霸业顶峰的功勋元老,因怀着对刘汉的一份热忱,反对曹操进魏公,受九锡,最终忧死于寿春。

心中念头翻涌,刘协上前一步,亲自扶起荀或,笑着道:“宣文若来,是有事相询。”

皇帝下阶相扶,称表字以显亲近,荀或不仅不喜,反而心中忧虑更甚。

荀或面上忧色一闪而过,刘协只做不知,挥手示意随侍的宫女内侍退下。

众人躬身,鱼贯而出,却有一人仅仅是离得远了些,却仍然站在室内不愿退去。

刘协轻轻按剑,似笑非笑的看着荀或,荀或这才惊觉,今天这位大汉天子,不仅一袭黑衣,未着中黄,腰间甚至还配了一把样式朴拙的铜质长剑。

自己本应在一进门便注意到这些,可从什么时候开始,忽略眼前这位名义上的天下共主,竟成了一种近乎于本能的习惯。

“文若对朕如此失望吗?”

年轻帝王的轻叹在耳边响起,荀或再次拜伏于地:“陛下察察,圣闻周达,臣不敢。”

刘协微微颔首,道:“圣闻周达曰昭,班固在汉书中说,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时以成名,大矣哉。”

“文若这是在劝朕做孝昭皇帝,让曹孟德做霍光吗?”

荀或伏首不言,刘协霍然拔出长剑,逼视那名兀自向这边张望不已的内侍,语声转厉:“朕尝闻,天子一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今十步以内,朕以天子之言退一内侍尚不可得,卿劝朕做孝昭,难道昔日孝昭皇帝也是如此吗?”

荀或终于失色,抬首欲言,却见天子从桉后拿出一卷绫锦与长剑一并丢弃于地,指着那名不肯退去的内侍说:“这是朕新拟的旨意,本打算让侍中自己来看,既然你不愿意走,就由你来读给侍中听。”

内侍望着眼前的场面颇有些犹豫,求助的看了荀或一眼,见荀或微微点头这才硬着头皮上前拾起绫锦宣读。

“自古帝王,虽号称相变,爵等不同,至乎褒崇元勋,建立功德,光启氏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