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重生之玉坠空间 > 第十章 建新房

第十章 建新房

回去之后,隔天,林伟军就找村里的生产队,申请要建房修房,原本打算就将老房子的瓦换一遍,把泥地板推平一点的。但后面,有了卖药材有了自己的存款,林伟军打算再修老房子的同时,在靠近老房子几百米的另一块分到的自家宅基地处修新房子,新房子有点近山,但也有一条近道可以出村,到时候出入村也方便,附近还有自己农田,就是离菜地远了点。那个位置可以说是很好,之前哥哥们就没想和自己要,说定了给林伟军,索性现在就建房好了。

敲定一切后,林伟军一家就开始热火朝天开始建房了,孩子们也都出动了,搬砖的搬砖,因为马路和房子间有那么几十米距离,运砖的车只能把砖头放到马路边,这就需要人把砖头搬到房子附近,也有手推的运砖的车。和泥的和泥,打地基的打地基,各司其职。

同时,老房子那边因为还要住人,就晚点动工,打算弄好了新房再去弄老房子。这时候请人建房,手脚快的话两个月就差不多了。正好到九月中可以搞定一切,在林清桦二姐出嫁前准备好。

方湘兰在建房前就特意去村里一家准备卖猪的人家中,大手笔买了一百多斤的猪肉,一大半弄成腊肉,剩下的每天炒菜给村里帮忙建房的人做午饭。因为舍得放肉放油,林家的工餐广受好评,生产队的村民们建房就更诚心尽力了。

在林伟军新房建到了门的时候,还特意做了点发糕买点橘子包了红包给邻居的小孩。这个俗称“过门头”,是一种喜兆,那时候农村建房都是一层小瓦房,虽说林家建的是红砖房,但也只打算建一层。所以那时候有习俗建房建到了门的高度那就离建好不远了。要发点小礼给过路的人,只不过之前光景不好,也没多少人办这个礼,毕竟包红包做发糕都是要不少钱的。好几年前改革开放后,农民手里渐渐多了点钱的时候,这个习俗又渐渐恢复了。

“过门头”之后,过了两周左右,在生产队的队员们尽心尽力的帮忙下,林伟军的新房建好了。四房一堂屋,进了院子后就是厅屋,厅屋左右各有一间房,左右房对面又是一间房。四间房围着中间的厅屋。水泥铺的地,比之前的泥地要平整不少,楼上是建了围栏的天台,楼梯旁有一个小房间,用于做仓库,在围栏旁挖了一个洞装了管用来排水。楼上的大平台可以用来晒稻谷,就不用和别人抢了。在楼下旁屋建了一个洗浴间,洗浴间对面就是厨房,厨房外面用棚子搭了一个鸡窝,在用河边大坝的碎石块涂水泥建了两米高的围墙,围了一个小院出来。用河边捡了的鹅卵石做小道,修了从院门到厅屋的路,两边就是泥地,用于种些小菜。

水井没来得及挖,但那时候已经可以装水管,接村里水塔的水,只不过,装水管的人家不多,只是村里比较富裕的人家才装的。并且隔壁家在家门口挖了一口井,可以去那边挑水,因为村里水井多,基本去人家水井接水洗衣服啥的都是没问题的。

厕所还没建,当时农村化粪池还没开始普及,大湾村就还没开始建,厕所只能上原先老房子那边的厕所,那种农村常见的旱池,浇花种菜都是需要这些“农家肥”,就是臭的可以,夏天蚊子可以是满屋飞,上一次厕所,能被蛰的都是包。但新房子那边有常见的尿桶,用于门口浇菜。

现在已经开始有电线,农村开始通电,只不过总会时不时停电。下雨天更加,只要一下雨就会停电。但通电总是好事,林伟军一家建房赶上时髦也修了电线,装上了电灯。但其他的电器都没有买,毕竟就这样已经很显眼了。

这样的房子,在大湾村还是头一份,连“万元户”都没有这样的想法,看见林伟军建成这样也得到了启发,心里暗想改天也建一个。大家在进新屋的时候都过来喝喜酒,很是好奇林伟军哪来的钱修得房子。

林伟军和方湘兰商量好了,就是几年前跑建筑队人家还钱了,反正隔得那么远,无从查起,这样一说,大家都明白了。不断感叹林伟军一家运气到了,生活果然开始红红火火了。

酒席间大家还恭喜林清桦考了个好成绩,给老林家争光了,虽然奇怪以林清桦的好成绩没去读中专,但也没多问,有些人看见林家这房子建的大概是不缺钱的,想供女儿读大学也未必不可能。中考前三的成绩,只要未来三年好好努力,考上大学大概是没啥问题的。

而隔壁家连嫂子还是很好奇的问了方湘兰:“你家清桦考那么好,怎么不去读中专啊,读个高中真能上大学不成?”

方湘兰笑道:“孩子会读书,我们都觉得让她继续读比较好,说不定真能上大学哩。”

连嫂子看见方湘兰这样说,不满地连忙说道:“前年村里头那村书记的儿子考了个啥中专,今年毕业听说去了镇上人民政府里面当官了都,你家清桦要是上中专,不说当大官,做个政府办公室的文员,吃公家饭也是可以的吧。”

方湘兰就说:“我家清桦脑子灵光,要是读高中,到时候顺利考上大学,那就是村里少有的大学生,到时候再选出路肯定会有很多路。那孩子自小要强主意大,她自己也想上高中,孩子要继续读,说什么也要供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