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大明,我藩王不用造反当皇帝 > 第34章 老将杨洪镇宣府

第34章 老将杨洪镇宣府

朱祁锐的这个计策是可行的,是可行的,是老成谋国。

众人忌惮的是王骥的身份,因为他是王震的心腹。

如果把王骥和他大军分开,这就是用了一招釜底抽薪。

王骥手下的大军,乃是南方数省合力凑成的。

大军可能会听王骥的号令,但是一旦王骥不在,大军只会听从朝廷的指派。

至于王骥,在离开了大军之后,他就变得不再那么令人担忧了。

一个光杆司令,又有什么好怕的?

将王骥调往南京,这是对他明升暗降。

王骥离开了军队以后,也就成了没有牙齿得老虎。这样的王骥,并不可怕。

此时的朱祁钰,他的摄政经验还不够多。

朱祁钰疑惑的说出了他的担心。

“南京,虎踞龙盘之地。太祖更是因之,以成就了不世的霸业。”

“如果王骥去了南京,本王还是不放心。”

朱祁钰没有明说,但是重臣们都知道他话里话外的意思。

王骥对于朱祁钰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要是让他去了南京,会不会再来一次朱元璋定都金陵城的故事?

朱祁锐在说出调王骥去往南京的时候,其实已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向着朱祁钰一拜后,朱祁锐开始解释了起来。

“南京,大明两京之一。太宗虽然迁都北上,但是南京仍旧有着六部等一整套的行政机构。”

“南京,一直都在朝廷掌控之中,更是我大明遥控南方七省之所在。”

“王骥到了那里以后,他也掀不起什么水花!”

朱祁钰这下放心了。

如今大明还是人心尽在,对于朝廷的任命,王骥只能遵从,不可能敢公然抗命。

哪怕就算王骥有想法,他手下的将校也不会陪他干杀头的买卖。

将王骥调离以后,朝廷再趁机指派新的将领前去,这样就可以牢牢的掌握控住这支军队的军权。

而且王骥到了南京以后,南京的官员其实就会知道朝廷的别有用心。

王骥想要做点其他什么不利于朝廷的事情,只怕还没等他动手,南京的官员就会把他给绑了,然后送到京师治罪。

朱祁锐在说完了以后,对着朱祁钰拱手。

“这不过是本王的一家之言,还有很多考虑不周的地方。具体的定夺,还请监国示下!”

朱祁锐一口一个“监国”,一口一个请示,这都是为了凸显朱祁钰执政的合法性和存在感。

朱祁钰的眼睛在一众大臣身上扫过了一遍后,得到的都是肯定的回应。

朱祁钰也不再犹豫,对着他的三弟朱祁锐点头称赞。

“邺王的谋划,完美的解决了眼下的困局,实在是两全之策!”

又是讨论了一会后,从各地调大军勤王的事情,都已得大体的商议妥当了。

吏部尚书王直,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以后,把他的疑惑对着众人讲了出来。

“这么多军队调来京师,他们相互之间不熟悉,又有着各自的实力情况。要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宿将出来,只怕会乱了阵脚。”

“本来张辅、朱勇、吴克忠等人,都是能够镇住场子的。只是这些军中宿将,都死在了土木堡。也不知道,还有谁能当此大任?”

内阁学士陈循,他在想了一会后,说了了自己的主意。

“宣府总兵杨洪,正统第一名将。他常年镇守边疆,可谓是是一员虎将。以他的资历和威望,可以让军中将领心悦诚服。”

朱祁钰确实脸上有些担心的说:“杨洪是永乐朝的旧人,他已经六七十岁了。他来主军,只怕不太稳妥。”

这是朱祁钰第一次显示他的军事智慧,他的看法也是没错的。

杨洪年事已高,精力必定大不如前。

由杨洪来统筹整个京师防御体系,只怕他会感到力不从心。

因为这份工作的强度实在太高了,不是一个垂垂老矣的人能够吃得消的。只有人在当打之年的武将,才能够胜任这份重担。

一众大臣又沉默了,他们一时半会也没了合适的人选。

如今明朝的困境,都拜“大明战神”朱祁镇所赐。

要不是他胡作非为,那些德高望重、能征善战的将领们,又怎么会葬身在瓦剌的铁蹄之下?

朱祁锐知道杨洪这个人的,他在宣府多年,蒙古人敬畏的称呼他为“杨王”。

“经过瓦剌和鞑靼的合力进攻,我大明在塞外的军堡尽数丢失。”

“如今整个塞北,唯有宣府孤悬塞外。”

“宣府为居庸关屏障,居庸关过后就是京师。”

“宣府不存,居庸关难守,居庸关丢失,则京师暴露于贼人眼皮底下!”

朱祁锐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明示宣府在边防上面的重要性。

“杨洪父子久镇宣府,他们在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