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 第259章 地位

第259章 地位

人的思想都在变化,而群体的思想也在变化,两汉公司以董仲舒提畅的经学为立公司之本,让公司上下皆接受这种经学思想,这是公司思想管理的一种方式。自秦公司以法家为公司运营核心思想后,倒闭的太快,而西汉公司开创之初,以秦亡为殷鉴,破其法,而走向另一个方向,以黄老"无为而治",公司的管理层推崇这种"无为"的思想,也让秦公司倒闭带来的疮痍得以恢复,汉初普通员工税赋很轻,自足自食,对外国公司不付诸武力,而是持怀柔态度。老子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的话,西汉公司管理层是深刻理解,管理者也把此语当作公司铭言刻在每个管理者心上,犹如现代公司把企业文化贯输每位员工,比如华为公司的"狼性文化",其"学习、创新、获益、团结"的企业文化,也是融入公司每一个员工血液里。

西汉公司早期的企业文化精神简称"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待到汉武帝刘彻老板上台后,一反前几任管理思想,史书上说这个老板有雄才大略,其实可以理解为有能力,敢折腾,能控制住折腾带来的后果。此人上台之初,西汉公司已经在前几任老板无为休养生息的内向型管理后,公司经济实力变得雄厚。史书载: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刘彻针会时况,开始改变公司经营策略,将内向型管理方式改变成外向型,对外部不以怀柔式,而以武力打击,思想上将老子那一套"无为"扔掉,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文化来治理公司。自此以后,董仲舒和其他儒家学者注解的儒家书籍风靡公司,这类书统称为经学,而注解者就成了大师了。老板们把他们著作传播开来,要求公司上下学习,公司的员工脑子便卸掉以前黄老系统,开始重装了经学系统,而东汉是西汉的承继,学术思想全盘接受,从此两汉便是儒家经学的天下。经学在两汉公司经过一代代大儒的研究发展和各届老板的推广,构成了两汉公司高层到基层的普世思想和价值观念,这种思想虽在东汉末年有所动摇,但还是延续到曹魏。因东汉中后期,高层外戚宦宦皇帝三方斗争激烈,东汉桓灵年间,公司在宦官的领导下,主导了两次党锢之祸,很多知识分子和名士"破族屠身",在这种政治低潮下,过

去名士"上议执政,下议卿士"的风气开始变化了,人们从议论政治转变成清议人物。如名士许劭曾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此语一出,曹操大笑。后来孔融,祢衡都喜欢臧否人物,祢衡有"大儿孔文举(孔融),小儿杨德祖(杨修)"的惊骇之言,孔融有"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的论调,其意思是儿子和老爸有什么亲情,儿子实乃老爸激情后的产物,孔融这段话经常被后人延伸,用于网络上骂人。孔、祢二人在世俗中是有违孝道,这也让公司很多人忌恨。认为他们的言论纯属大逆不道,有悖伦理纲常,后曹操不惜痛下杀手,以刹住可能有违公司管理的不正之风。但老曹只是消灭个人,清议之风并没有去干涉。既然谈公司政治有危险,臧否人物有风险,那我们就谈天地万物,自然宇宙吧,于是老庄的思想又开始抬头,经何晏、王弼等人一发扬,新的思想-玄学诞生了,从此曹魏公司的思想也就与前面公司有别了!但只是有别,还没有晋升,儒家思想还是公司管理层推崇的!

我也不否认这句话的价值,但是我想说的是另外一句很相似的话:得人才者得天下。

《三国志荀彧传》中荀彧就曾对曹操说过:“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考察古代之所以成功失败的原因:确实有人才,那么即使开始是弱小的,那么终究也能变强;如果没有才能,即使开始强大,以后也会变得弱小,刘邦和项羽就是很好的例子。

很少有人明目张胆地否认人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重要性。但是,古往今来,却只有伟大的、以创立功业为己任的君主能够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并且把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变成自己的忠实仆人,成为狭隘意义上的“私人”——对自己忠心耿耿;而平庸的君主只知道任用私人——表面意义上自己的旧交,不知道广泛地选择人才,使大量的人才与世沉浮,默默无闻,出现的不少实际问题而没有良策予以解决,更有甚者朝廷之上文恬武嬉,国家终于逐渐衰落,乃至灭亡。

强盛的国家个个相似,灭亡的国家各自不同。嘿……

然而,即使是有为的君主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也是有不同的方法。

曹操

是一个“阳光”的人,(在我看来,起码比刘备阳光,看曹操那篇作于210年的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直抒胸臆,光明磊落,字字真挚;而好像还从未看到刘备自己写的什么类似日记或者回忆录什么的,只看到他总哭?)他在使用人才上,很多时候感觉他全凭直觉和印象。比如《魏书》上说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於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於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