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 第183章 本是同根生

第183章 本是同根生

陈群这个人在历史上像谜一样活着,他和如今女明星一样,一直把自己的年龄当作secret,这么个公司大人物到死,也不知道活了确切多少岁,只知道他去世时胡子很白了。他父辈在东汉公司做过高管,陈群自然也就不用扛锄头了。在他岁数不大时,还认识了当时文学大咖孔融,孔融觉得陈群这小子是个人才,于是"逢人到处说项斯",不遗余力地给自己熟悉的人撒陈群名片,陈群就这么出名了。这种出名方式来的比较快,而古代很多名人都是先出名,再干活,干了活再出名便千古留名了,是骂名是誉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出了名。

出名后陈群和司马懿一样,便有人来聘请,刘备在徐州时,便聘了陈群去徐州上班,当然他也给刘备策划了一些东西,刘备也没听,后来刘备徐州公司倒闭了,曹操收购徐州后便一并将陈群也收了。由于陈兄能力突出,在曹操晚年时,晋升公司高管,曹丕便拉他进入自己的小山头内。

如今曹操已成过去式,曹丕成立了新的领导班子,一朝天子一朝臣,陈群、司马懿等太子党也就成了公司核心人物。曹丕觉得公司如果向更大规模、更好方向发展,显然要招聘更多人才。葛优在《天下无贼》中不是说吗?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一个贼头头都知道人才重要性,何况一个大公司?二十一世纪人才重要,公元三世纪人才同样重要。

自黄巾公司倒闭后,全国大小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大的吃小,小的吞大的,人才被挖的像田黄石一般,成了稀缺之物。如今虽只剩三家大公司,但这三家公司都在疯揽人才,出名的人都被抢走了。没有办法,只能靠内部自己来挖掘发现人才了。

曹丕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陈群,陈群想了一下,便回答道:"选人才关系到公司未来发展,容我回去看看用什么方式招揽吧。"

曹丕说:"行,此事麻烦长文(陈群字)兄了。"

"为公司尽力是应该的。"陈群说。

陈群想了一夜,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九品官人制,历史上士族垄断官员的选举制就这么出来了。九品官人制又叫九品中正制。

家知道在夏商周时代,由于公司根本制度是奴隶式的,公司管理层自然不会让奴隶翻身把歌唱,公司肯定是奴隶主的天下,于是世袭世卿世禄的选人方式在奴隶主贵族之内玩来玩去,待到西周公司瓦解后,西周下属的诸侯公司互相兼并,那种内部把持玩世袭的方式滋生太多的混吃等死之辈,已经不适应潮流了,诸侯公司的老总也不想把自己企业玩倒闭,于是他们开始以封爵军功制替代世禄制,自己公司以干掉其它诸侯公司多少员工为标准,谁干掉的多就上,搞不定对方就下。人才的标准是强大自己公司、能吞并其他诸侯公司就是顶级的;抢并几个诸侯下属小公司即为高级。有些英雄不问出处,如秦公司的范睢、吕不韦等,这种人才选拔方式是春秋、战国、秦和西汉早期的主流。秦公司瓦解后,汉公司老板刘彻用察举制代替了军功制的人才选举办法,察举制就是通过地方分公司考察辖内员工,觉得此人有能力,就以茂才(汉武帝时称秀才,避光武帝刘秀改名)、孝廉方式向总公司推荐,这些被推荐人录取了就可以进入公司管理层,像前文所说的杨修祖宗杨震就是通过举茂才,而很多当年在公司学院(太学)进修的也是举茂才,曹丕他爸曹操是通过举孝廉。有文化可能通过茂才上,文化不高的通过孝廉,孝廉就是孝悌廉洁的意思,简尔言之,孝子当领导。

后来由于东汉公司经营的每况日下,朝不保夕,到处混乱不堪,公司学院没有经费,又招不到生员,只好停办。再者大小公司只顾兼并,凡是人才者,是骡子是马直接溜,就没有时间进行人才考核了。孝廉和茂才都是领导一句话说了算,也就没有什么明箱暗箱了,这种选举方式确实容易滋生腐败,想想曹丕斗鸡走马的老爸都成孝廉了,如此关系户太多,也就名存实亡!

等到曹操成了东汉公司最高经理时,亟需改革。但曹操没来得及就陪关羽走了,改革的担子落在曹丕身上,曹丕把任务分配给陈群,谁知陈群一夜想到的这种选举制竟然存在了三百多年。真是"偶因一回顾,便是人上人"了。

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就是先把员工的

家世、道德、才能这三项划出三六九等,评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级。也不知道老天爷托了梦给他,还是后来蒙元领导穿越去了他家,陈群就这么开干的。公司挑选一批所谓中正人士去各地分公司,以这种方式挑人就对了。

各个中正都是公司董事指派的名义上正直的高管,有时公司董事嫌其他人麻烦,直接兼任某大区分公司中正。开始选人了,各地公司向上推荐辖内人才,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如何优秀,如何有才能,中正就是拿红笔对着推荐的人打叉,评语不是门第不行、就是家世不咱地,再就是品德不好、或是才能有限。

你到底选什么样的,这可是我这儿最优秀的人才了,你们不要这种人,难道要你儿子?

你真聪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