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 第175章 战功

第175章 战功

闲谈三国之:谁敢在曹操脖子上架刀

一般认为,曹操是董卓政治遗产的继承者(如陈勇《董卓进京述论》、柳春新《曹操霸府述论》),但与董卓又有很大的不同。曹操的政治智慧远不是董卓之流可比,在处置汉朝廷的问题上,显然棋高一筹,当然取得的效果也大不一样。除了曹操个人的能力与智慧外,从内心深处讲,曹操其实是一个名教思想很重的人,他年轻的时候有“匡佐”之志,以后长期生活在汉廷的官场中,对待废立之事要谨慎的得多,温和得多。所以,士大夫不接受董卓,往往欲除之而后快,而对于曹操则愿意投奔和报效,辅佐他成就霸业,进而匡扶汉室。

汉献帝都许后,在一段时间里,曹操对这位年轻的皇帝还是比较尊重的。这时,实力在曹操之上或者与他不相上下的割据军阀还有好几个,像袁绍、刘表、刘璋,甚至公孙瓒、陶谦、袁术、吕布、孙坚等,在群雄争霸的局面下,曹操还没有绝对优势,取汉室而自代,无论从思想动机还是外部条件。

在保留下来的文献中,有两篇这一段时间曹操上给汉献帝的奏疏,一篇是《上九酝酒法奏》,说的是曹操老家县令郭芝发明了一种“九酝春酒”,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曹操特意将此法上与献帝,详细介绍了这种酒的酿制方法,还说到了自已对这种酿酒方法的改造。另一篇文献是《上杂物疏》,说的是汉献帝都许后,面临物资匮乏的问题,尤其是宫中御用之物,经过东奔西颠之后能找到的已不多,曹操特意将自家保存的一些皇宫用品呈献给皇上,这些东西大多是曹腾、曹嵩两代在先帝朝时得到的赏赐,这份单子包括:

御物三十种,有纯银参带台砚一枚。

御物有漆画韦枕二枚,贵人公主有黑漆韦枕三十枚。

御物三十种,有纯金香炉一枚,下盘自副;贵人公主有纯银香炉四枚,皇太子有纯银香炉四枚,西园贵人铜香炉三十枚。

御杂物用,有纯金唾壶一枚,贵人有纯银参带唾壶三十枚。

御杂有漆圆油唾壶四枚。

御杂物有纯银盘,又有容五石铜澡

盘。

御物有纯银镂带漆画书案一枚。

御物三十种,有上车漆画重几大小各一枚。

御杂物用有纯银澡豆奁,纯银括镂奁。

御物有银镂漆匣四枚。

油漆画严器一,纯金参带画方严器一。

这是两件小事,但从文献的字里行间来看,极有可能是曹操本人直接办理的,说明曹操是很用心办这些事的。这一时期的曹操,应该说对汉献帝很尊重。一般认为,二人的矛盾由“衣带诏”事件引起,到杀董承时达到了冲突不可调和的程度,曹操以后不再见献帝,后来索性搬到邺城去了。“衣带诏”事件不是一个确案,虽然《三国志》及裴注多处有记载,但究竟来龙去脉如何,如有没有“衣带诏”、“衣带诏”是不是由汉献帝本人亲自写的、刘备有没有参与其中等,这些都没有明确的说法。

其实,在“衣带诏”事件前,二人已经不再相见,感情已经恶化。先开始,是献帝欲分曹操之权,诏董承为车骑将军。车骑将军不是闲职,可以“开府”,也就是组建常设的办公机构,以个人而不是以朝廷的名义招纳属官,而在军队系统里,车骑将军也仅次于大将军(三军总司令),大将军本来由曹操自己担任,后来由于实力更强的袁绍不服,曹操只得将大将军一职让与袁绍,自己屈就司空一职。从地位上讲,车骑将军与司空相差无多。

这个董承颇有来头,他是外戚,董太后的侄子,同时他又是献帝董贵人的父亲,至于董贵人何时入宫,已不可考了,也许是在长安的时候,也许是回洛阳的途中,也许是到了许县以后,反正董承除了董太后侄子这一身份外,还有一个献帝岳父的身份。董承跟一般外戚不同,他不知何时加入了凉州兵团,所以也是一武人。他原是董卓侄子牛辅的部下,董卓被杀后,许多人跟着遭殃,但董承因为外戚的身份而幸免于难。后来一路辗转跟随献帝来到许县,并且在脱离“白波帅”杨奉的控制、迁都许县的过程中,站在曹操一边。董承是武人出身,很有可能手里一支有队伍,所以就成为汉献帝在许县唯一可以信赖的

、手里有自己武装的人。

按照董承这样的身份和情况,本来应该格外谨慎,因为他会成为曹操要防范的首要目标。如果换成刘备,可能是另一个活法了,但董承似乎政治头脑简单得多。刚到许县不久,汉献帝趁曹操在外面作战,发布董承为车骑将军,虽然曹操无法阻拦,但这件事足以让曹操不快并警惕。也许献帝和董承认为曹操还不够强大吧,总之这件事就这么成了既定事实。

还有一件事,按照汉代制度,三公遇到特殊情况需要领兵的,见皇帝时必须“交戟叉颈而前”,也就是要由虎贲士用戟叉在脖子上“押着”到皇帝面前。这项制度早已有之,不是针对曹操所专设,曹操见献帝也“享受”这个待遇,结果让曹操吓了一身汗,背上全湿了。所以,从此之后不再上朝见献帝。

论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