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 第156章 少见

第156章 少见

“麹”这个姓很少见,有的书干脆把它写成“鞠义”,其实有很大不同。“麹”姓可能与边地少数民族有关,史书上也说麹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说明麹义是一员猛将,但凡这样的人,往往是个直肠子,在优柔寡断、心思很重且懦弱无能的韩馥手下做事,心情肯定不大痛快。

麹义与韩馥最终走向决裂,但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总之二人以兵戎相见,结果韩馥很丢人,没有打过自己的手下。袁绍抓住这个机会,迅速与麹义联络,麹义投降了袁绍。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麹义之叛就是袁绍策反的。袁绍手下有这种人才,除了许攸、逢纪,原来在韩馥那里干的荀谌、郭图、辛评等人都或明或暗地归了袁绍,他们都擅长做这样的工作。这种可能虽不见任何记载,但推断起来并非不可能。

荀谌、郭图、辛评等人最早可能是韩馥派来协助袁绍工作的,一来二往,与袁绍的关系倒日渐加深。其中荀谌是颖川郡荀氏家族成员,他的父亲荀绲是“荀氏八龙”之一,他的叔父荀爽是当今的司空。郭图字公则,不知道祖籍是哪里,不太像是冀州本地人,根据他与荀谌、辛评等人关系不一般的情况判断,他是颖川人的可能性较大。辛评字仲治,颖川郡阳翟人,他有一个弟弟叫辛毗。

麹义的归降令袁绍士气大振,韩馥却陷入惊惶失措之中。袁绍又不失时机加了一把火,他暗中联络北方的公孙瓒,邀他和自己一块夹击韩馥,事成之后平分冀州。

公孙瓒已脱离刘虞独立发展,势头很猛。接到袁绍的邀请,哪能错过机会,他亲自率军南下,打的旗号是讨伐董卓,要求从冀州借道,实际上是来抢地盘。韩馥当然明白,知道这一仗非打不可,于是抖擞精神,再战公孙瓒。

韩馥连手下人都打不过,更打不过勇猛异常的幽州铁骑,结果大败。袁绍看了看,觉得火候到了,把身边的策反专家派了过去,游说韩馥主动让位。

尽管韩馥一败再败,但实力仍在,硬来

未必有把握。而且冒然刀兵相见,也有损联军盟主的形象,所以袁绍还是想来文的。为了保证忽悠韩馥成功,他干脆组了个忽悠团,团长是他的外甥高干,副团长是刚才提到的荀谌,团员还包括辛评、郭图等人。

这几位果然不负袁绍之望,他们连哄带吓,把韩馥搞得精疲力尽,结果不费一兵一卒,居然说服韩馥愿意让位。消息传出,韩馥手下一片哗然,大家跟着领导鞍前马后,为的是奔个事业前程,你说不干就不干了,这不是开玩笑吗?耿武、闵纯、沮授都跑来劝他,可韩馥实在不想硬撑下去了,他只想舒舒服服过日子,他拒绝了部下的请求。

黄河上重要渡口之一的孟津驻扎着韩馥的水军,冀州从事赵浮、程涣二人率上万精兵及数百条战船在此,闻听领导高风亮节要让贤,也给惊呆了。他们指挥战船由黄河入淇水,一路向邺县方向回师。

当时袁绍本人正在淇水岸边的朝歌,傍晚时分赵浮等人指挥的船队经过,袁绍看到对方声势浩大、军容威整,浑身都感到紧张。赵浮、程涣见到韩馥,苦口婆心相劝,仍然没有效果。

韩馥主动从所住府邸搬出来,住到宦官赵忠在邺县的一处私宅里,派他的儿子带着州牧的印信,亲自迎接袁绍到来。袁绍进入邺县,以车骑将军的身份兼任冀州牧。这两个职务,一个是自己封的,属于伪造;一个是抢人家的,属于盗版。总之都不合法。

袁绍不管这些,他给了韩馥一个奋威将军的虚名,既不给兵也没有官属,挂了起来。对于韩馥的手下,肯与自己合作的继续使用,任命沮授为奋威将军,协助袁绍分管军事;任命田丰为别驾,协助袁绍分管行政事务;任命审配为治中,协助袁绍分管总务。对于不肯合作的耿武、闵纯等人,袁绍毫不客气,直接处死。

袁绍得了冀州,不再提跟公孙瓒平分的事,公孙瓒气得要命,这也是他们日后翻脸的原因之一。不过,公孙瓒那边还有跟刘虞的事没有掰清,他主动撤回。

冀州

从此改换门庭,除了被杀的耿武、闵纯等少数人以外,其他人不仅没受什么影响,有的反而升了官。大家心里可能想,这样挺好,升官涨工资,还换了个能干的领导。

只有韩馥很难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看得多了不看就是,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上门来找茬就没有办法了。有个下级叫朱汉,此人人品不怎样,过去韩馥可能不太待见他,现在世道变了,此人就想报复一下,出出气。

朱汉担任都官从事,负责执法方面的工作,他琢磨袁绍的心思,以为袁绍要除掉韩馥,于是找了个借口,将韩府包围起来,要进去搜查。韩馥吓得跑到楼上躲起来,韩馥的儿子被抓住,朱汉用铁锤将他的双脚砸断。袁绍听到报告,赶紧派人过来,及时制止,否则韩馥非给朱汉拍成肉饼不可。

韩馥再怎样也是冀州过去的老领导,朱汉的做法也太无耻,为了不让同情韩馥的人寒心,袁绍下令处死了朱汉。但韩馥心胆已裂(馥犹忧怖),恳求袁绍放他一条生路。袁绍同意,韩馥于是逃到陈留郡,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