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 第150章 连锁反应

第150章 连锁反应

这些兄弟包括曹洪、曹仁、曹纯,以及夏侯惇、夏侯渊,还有侄子曹安民。前面已经说过,安民是这个侄子的字,他的名字以及他的父亲是曹操的哪一个弟兄,都已经不知道了。

曹洪是在曹仁、曹纯返回谯县不久回到家乡的。这一段时间里,他们根据曹操的嘱咐,注意招募徒众,已经有一定基础,现在刚好有了用武之地。由他们几个带来的也有一千多人。在这支队伍里,日后较为有名的将领,有一个是史涣。

史涣字公刘,曹操家乡沛国人,是以雇佣兵(客军)的身份前来的,以后常跟随夏侯惇行动。

这些族人中还没有曹休、曹真等人。曹休投奔曹操的时间稍晚,他此时应该身在江南,听到叔父起兵的消息,他“易姓名转至荆州”,历尽千辛万苦找到曹操。曹操见到曹休很高兴,对左右说:“这是我们曹家的千里驹呀。”

而曹真此时年龄很小,与曹丕相当,大约三、四岁的样子。曹真的父亲曹邵听说曹操起兵的消息,也在当地招募徒众,但引起地方官的怀疑,结果被杀。后来曹真辗转被人领着找到了曹操,曹操以养子视之。

以上两支队伍,加上新招募的,一共凑齐了五千人,虽然不是很多,但相比于此时的袁绍和袁术,已经很有成就感了。

这支队伍的成分,谯县来的约占三分之一,己吾本地的约占三分之一,陈留郡的其他县以及附近郡国的约占三分之一。在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和经历大战的磨练之前,这还是一支典型的民兵组织,大家参军的积极性很高,穿上军服腰里别把刀走在亲戚熟人面前那叫个威风,但是在战场上拼命的精神和会拼命的经验明显不足。这直接影响到曹操首次军事行动的结局。

还有一个问题是:谯县离此不远,也就是不到二百里的样子,曹操当初为什么不回谯县老家募兵呢?

有人认为曹嵩对儿子干的事不支持,不让他回谯县。有人认为曹操害怕连累家里人。其实,这些理由都是猜测而已,曹操之所以把大本营设在陈留郡,是因为陈留郡一带是当下反董势力的前线,他不能脱离这个中心太远。

曹操以己吾为基地,将这五千人分别安置在周边地区,然后开始训练。在训练新军方

面,曹操有很多经验,他按照正规军的建制对这支队伍进行了编组,基本单位是团(部),每个团(部)一千人左右,分别任命卫兹带来的赵宠等人以及曹洪、曹仁、夏侯惇、夏侯渊当团长(司马)、副团长(假军司马)。

此时最大的困难是武器不足,曹操命令支起了铁匠炉打造兵器。在唐代人虞世南编著的《北堂书钞》一书中,收录了曹操曾经发布的一条军令,里面记录了曹操起兵初期,在己吾的邻县襄邑曾经亲自动手和工匠们一起打造兵器的事情。

当时,曹操正在和工匠一块打造一种叫“卑手刀”的武器,一个叫孙宾硕的朋友来看他,孙宾硕很不解,说:“你现在考虑的应当是大事,干嘛干工匠的活?”曹操回答说:“既能做大事又能做小事,有什么不好呢(能小复能大,何苦!)?”

在己吾一带拉起来的这支队伍,是第一支曹操亲手缔造并完全控制的军队,标志着曹魏帝国在此正式奠基,己吾小城成为“曹家军”的诞生地,曹氏兄弟、夏侯氏兄弟以及乐进、典韦、史涣、卫兹等人成为这支军队的创立者或者最早参与进来的人。

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支队伍里来,有慕名而来的,有从敌方阵营而来的,有武将也有文士,使这支队伍越来越壮大。

曹操率领这支队伍南征北战,有胜利,也经历过失败,但最终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盟誓

年底之前,张邈派人通知曹操将所属人马带到本郡北部的酸枣县一带,在那里即将有重大行动。

己吾县和酸枣县同属陈留郡,但一个在东南,一个在西北,两地相距三百多里。酸枣临近黄河,河的北岸是司隶校尉部所属的河内郡。

曹操率部到达酸枣的时候,张邈已经提前到了,他向曹操引荐了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弟弟、徐州刺史部广陵郡太守张超,另一个是张超的部下、郡政府人事处长(功曹)臧洪。

臧洪字子源,是广陵郡人,“体貌魁梧,有异于人”,早年也上过太学,举过孝廉,当过县长。后来弃官回家,太守张超听说他很有能力,就请他出来做功曹。

臧洪劝张超起兵,张超认为有理,就带着臧洪到陈留郡找自己的哥哥张邈商议,几个人

一拍即合。张邈见臧洪虽然只是个功曹,但见识不俗,口才又好,就派他为代表,联络附近的各路实力派,很快就与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国相鲍信等人达成共识,大家同意一块起兵反对董卓。

黄河岸边的酸枣确定为这次联合起兵的总指挥部。以此为中心,周边的实力派除了徐州刺史陶谦以外,基本上都在其中了。刘岱是袁绍的亲戚,袁绍北渡黄河之前把妻子刘氏以及三个儿子送到他这里来,可见关系非同一般。袁遗更是袁绍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