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 第121章 叫板

第121章 叫板

曹操偏在这时候犯在了杀人不眨眼的王相国手里,但具体情节不详,我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有结果,也不好乱编。总之,曹操在谯县被抓了起来,这件事记在《三国志夏侯渊传》里。

要知道沛国的监狱不是那么好坐的,小罪在这里就变成大罪,活罪也能弄成死罪。眼看曹操凶多吉少。

说起来王吉没有专门跟曹家叫劲的理由,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而且出身又相似,不说惺惺相惜,最少也不应该惺惺相斗吧?

可这位相国的脾气谁也摸不准,他已经由打击犯罪变成了杀人取乐,已经发展成精神分裂症和臆想狂,一旦杀红了眼,就会六亲不认。现在还好,曹操被关在县里的监狱里,还没有报到沛国相那里,曹嵩赶紧四处找人疏通,争取在案子报上去之前把曹操放出来。

酷吏带出来的都是硬茬子,县令这里也不好说话,费了好大劲,花了好多钱,才给出一句话来,说要是有人肯主动站出来把罪行承担下来,可以考虑放人。

夏侯渊第一个站出来愿意替曹操扛罪,这样曹操就放出来了。后来,曹嵩又继续活动,费了更大的劲,才把夏侯渊弄出来。

曹操究竟犯的是什么罪,成为一个迷。不过,推测起来,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平时喜欢些恶搞,有时搞出了头,弄出一些乱子,倒是有可能的。要命的是,偏偏遇着个酷吏。

这件事,以抹黑曹操为唯一目的《曹瞞传》倒没有记载,所以可以推测事情的情节不那么恶劣,要知道那些写手们正愁没有料可爆呢。

这件事也就过去了,但对曹嵩的触动很大。乱世,衰世,做个顺民很难,你不惹事事情会来找你,要做就要做个强者,否则家业难保。

面对听话却显软弱的曹德和不听话却激情迸发的曹操,曹嵩心里的太平又发生了转向。也许吉利这个孩子将来更适应这个时代,能成为一个强者,保护曹家在乱世里不受欺凌吧?

同时,他自己对未来也需要重新规划了,毕竟,他才刚满四十岁,似乎还没有到在涡水边隐居的时候。

就在此时,京师的一个好朋友专程让人捎来了一个既让人兴奋、又让人内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的消息。

为什么是秘史?

历史通常有两种写法:正史和野史。

正史,是正统的历史,正式的历史,总之是一贯正确的历史。而野史,有时与正统相对,是在野的历史;有时与正

式而言,是野趣,是闾巷风情、街谈巷说、遗闻佚事。野史对正史构成了补充,但却因为它的原始性而给人留下一个粗鄙的印象。

或许,历史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去掉正史的端庄,剔除野史的粗稗,以另外的视角和手法俯瞰逝去的时代。挖掘出心灵的隐秘是它的使命,透视幕后的玄机是它的专长。这种理想中的写法,拥有正史的一贯正确和野史的一贯鲜活,同时兼具时代感和心灵穿透力,这或许可以成为一种追求。

这种写法,似正史又不是正史,有野史的特点却不是野史,姑且冠之以“秘史”吧。虽然,这断然不是一项发明,但却是此刻我想表达的愿望。

秘史之秘,在于秘密,在于隐秘,在于不能言传却又很想诉说。用这种眼光看历史,突然发现庄严肃穆、充满堂奥的历史原来很好玩,不仅值得回味、梳理和沉思,也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于是,我想用它写三国,写三国时代的曹魏。

尽管三国不好写,曹操更难写,但我还是不可救药地开始了这漫漫的旅程。因为,我喜欢这段历史。

我出生在安徽省亳州市双沟区,那时候这里叫亳县双沟公社。每次去县城,都能看到路边几个很大的土堆,有人说那里头埋着曹家的人。

于是,我常以古谯县人自居,以曹操的乡亲为骄傲。多年来,无论上学还是工作,都不自觉地专注于这个家族,专注于这段历史,收集到大量的资料。

对远足并无特别爱好的我,多年来先后去了许昌、临漳、洛阳、成都、西安、宝鸡、汉中、亳州、徐州、九江等地,每次行程只有一种想法,就是寻找曹魏时代留下的每一处印记,感悟历史,谛听心音。

越接触得多,越感到它的博大与浩渺。

曾经看到方诗铭先生说:要是有人能按照正史的路子,完整地写一部三国的历史小说,那将是一件伟大的事。但他也引述顾颉刚先生的说法,觉得这件事几乎不可能有人做到,因为工程量太大了。

我理解顾先生和方先生的意思,三国很有趣,三国很有写头,但三国不好写。没有一段历史像三国这样影响力深入到几乎每一个中国人,也没有一段历史像三国这样被正史、野史、民间传说反复交叉、割裂、繁衍成复杂零乱的模样。写这段历史,会遇到更多有个性的出场人物,有更多的头绪,以及要面对如此众多的三国爱好者们的挑剔和评判

黎东方先生几十年前在重庆小剧场里说三国,结果门庭若市,票价直追梅兰芳;成君忆先生一本《水煮三国》,开启无数的“水煮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