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 第108章 作战计划

第108章 作战计划

诸葛亮先讲孙策的战例。孙策进军江东时,不过一千多人,驻守当地的刘繇、王朗天天讨论如何加强维稳工作,而且言必称圣人。群众的疑问填满了肚子,百姓的责难充塞胸中。几个大人物只会拍胸部,不断向老百姓进行信心喊话,不断宣布出兵计划,每次发表谈话,都被官媒赞誉为“令人感动”,但是,今年不出征,明年不开战,使孙策的势力越来越大,几年后,刘繇、王朗不堪一击,仓皇逃命。

接着,诸葛亮举出了曹操的例子。诸葛亮承认曹操是旷世奇才,用兵可以和孙武、吴起相提并论,但是,曹操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九死一生。在南阳,曹操先后两次遭遇困境,第一次是参加讨伐董卓的军事行动时,曾被箭射伤;第二次遭到降而复叛的张绣偷袭;在乌巢,曹操和袁绍对峙,几乎撑不住,依靠荀彧进行心理辅导才打起精神;在祁连,曹操西征途中,遭遇少数民族的顽强抵抗,步履艰难;在黎阳,尽管袁氏集团大势已去,曹操差点被审配的伏兵射死;在北山,曹操的部队在运送粮食时遭到赵云袭击,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在潼关,多亏了许褚和丁斐的紧密合作,曹操才从马超的箭下逃出一条命来。不经历风险,怎么会有成功?而且,曹操也犯过几次重大错误,当刘备坚守下邳时,他五次进攻昌霸都没有得手;合肥是曹操进攻孙权的战略重镇,他组织了四次进攻,都不能渡过巢湖;他重用王子服,王子服背叛了他;他重用夏侯渊,夏侯渊死在了我们的剑下。刘备经常称赞曹操能干,我诸葛亮的才能当然不如曹操,怎么就不允许我犯错误呢?诸葛亮提起这件事还有一层用意,既然曹操这样的旷世奇才都会犯错误,难道现在才能不如曹操的对手就不会犯错误

第三,诸葛亮点出“我们一天天烂下去”的残酷现实。诸葛亮到汉中一年的时间,已经有以赵云为代表的七十多名各级军事将领和一千多名从各民族招收来的战士先后去世。这些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是刘备集团花费了几十年的心血培养出来的,这样的人才不是四川一个地方所能贡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有更多的来自外地的精英退出历史舞台

张郃是曹魏集团五大名将之一,以用兵神出鬼没著称,已经是魏国绝无仅有的国际顶级高手了。面对这样的强敌,诸葛亮应该亲自对阵,或者派遣名将出战。名将首选是赵云,但赵云已往箕谷牵制曹真的主力。魏延、吴懿也有实力与张郃抗衡。但是,诸葛亮没有采纳大家的意见,命令马谡迎战。

诸葛亮可能有两种心理,一方面是认为出征以来,形势大好,夺取长安指日可待。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夺取长安只是统一中国的第一步,今后的路还很长,需要大量的人才,应该让他的学生出来锻炼一下。

按照诸葛亮的想法,张郃虽是一代名将,马谡并不是没有胜算,而且,诸葛亮交给马谡的任务只是死守街亭,拖住张郃。兵法上说,守卫方的力量只要进攻方的三分之一就能对付了。所以,对于饱读兵书而缺乏实战经验的马谡,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诸葛亮事先为马谡制定了作战方案,马谡只要执行这个方案,张郃就难以取胜。而且,张郃一看对手是个无名之辈,还有可能产生轻敌情绪,就如同关羽看待陆逊一样,而马谡就会成为蜀国的陆逊。

将军出战携带上级领导制定的作战方案,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并非像《三国演义》中渲染的锦囊妙计那么神秘和神奇。史书记载,曹操就有让部下携带他制定的作战方案出征的习惯,而且,只要部下照本宣科一定获胜,反之,必败。在诸葛亮看来,马谡经常没日没夜地和自己聊天,非常投机,应该是最能深刻领会自己的战略战术意图的人。但是,马谡到了前线后,没有按照诸葛亮的部署,以重兵守卫街亭,而是把主力部署到了山上。

马谡的理由可能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兵法》把地理位置分为九类:“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对于“死地”的定义是“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处在“死地”的唯一对策是“速战速决”。

以“死地”取胜的经典战役是韩信破赵一战。当时,韩信号称几万人马,而赵军则号称二十万。韩信半夜里命令两千轻骑兵,人手一面红色旗帜,抄小路到

达赵军军营附近埋伏,等到第二天赵军倾巢而出时,立即突入赵营,拔掉赵旗,插上汉旗。

第二天一大早,韩信对大家说:“赵军已经抢先占领了有利地势,建立了军营,但是,他们没有看到本大将军的旗鼓,不肯出击,是担心我们一旦碰到危险就会返还 。”于是,命令一万多人先在河边展开战斗队形。

赵军看见这种古怪的阵法,肚子都笑痛了:还一代名将呢!

韩信却没有笑,严肃认真地亲自带着大将的旗鼓,从井陉口出发,向赵军发起进攻。赵军一看,这种队伍也配和我们打架,二话不说冲了出来,双方的战斗坚持了一阵子,韩信故意丢掉鼓旗,逃到河边的部队中。

赵军不知道韩信把自己当做诱饵的诡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