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戏说三国:历史的那些有趣事 > 第95章 战略物质

第95章 战略物质

荆州战局的变化,使孙权意识到战火马上就要烧到江东了,但他面临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和刘琮一样,地方对抗中央,名不正,言不顺。在古代,所谓的“名”,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理想、主义、路线、旗帜之类。曹操代表中央,谁反对他就是反对中央,曹操打着统一中国的旗帜,谁反对他就是反对统一。孙权不主动接受曹操的领导,就是“吴独”分子。孙权的战略规划是“先独后统”。但是,一旦公开独立,就会有很大的政治风险。最早称帝的袁术,成了众矢之的,连自己的兄长孙策都主动断绝了和老领导的关系。既要不被社会各界认定为“吴独”分子,又要和曹操对抗,宣传工作如何开展?二是力量问题。刘琮的十几万部队不战而降,让孙权感到了沉重的心理压力。曹操的力量本来就强大,现在又凭空增添了十几万部队,那是什么样的战斗力?

当鲁肃遇到刘备的时候,习惯于逃亡生涯的刘备遇到了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刻,以前每次被敌人追得急急如丧家之犬,忙忙似漏网之鱼时,前方总有一家收容所在等待,但这次不知道自己的落脚点在哪里。

曹操怕刘备占领了储有战略物质的江陵,派遣五千轻骑穷追猛打,在当阳的长坂坡,刘备抛妻别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人逃到汉津,才遇到关羽的船队,度过沔江,与刘琦的一万多人会师,一起驻扎夏口。

鲁肃是个孙刘结盟的倡导者和积极推进者,刚见到刘备的时候,就向刘备宣传江东如何牢不可破,并鼓动孙刘联合抗曹。这时,诸葛亮毛遂自荐,建议刘备由他出使东吴,寻求与孙权结盟。

当时,孙权的部队驻扎在柴桑,隔岸观火。曹操预料荆州战役将马上结束,给孙权发来恐吓信,声称要率兵八十万与东吴“会猎”。当诸葛亮见到孙权时,孙权正陷入了投降派的包围之中。

诸葛亮办外交,既不用“银弹”,又不用“肉弹”

,甚至连卑躬屈节、阿谀奉承都不用,而是开门见山,要孙权在战与和的问题上明确表态 :“现在天下大乱,但是,有资格争夺天下的也就是将军您、刘豫州和曹操。眼下,曹操的势头最猛,许多英雄豪杰死在了他的手下,荆州已经被曹操占领,再有本领的英雄也没了用武之地,刘豫州只有逃命。将军您衡量一下,如果能够和曹操抗衡,就和曹操干一场,如果不行,投降曹操算了。犹犹豫豫,当断不断,大祸就要降临了。”

古人的称谓极其复杂,刘备已经拥有一长串的官位,投靠曹操期间,曹操先安排他担任豫州牧,后为他争得了左将军的位置。左将军是刘备曾经的最高职务,属于中央高层领导,诸葛亮在孙权面前他刘豫州,大约是为了表示和孙权平等,大家都是封疆大吏。孙权时任讨虏将军,会稽太守。

当时,东吴集团的文官们几乎都是投降派,连孙策临终前任命的内事总管张昭都公开主张投降,孙权面前空前的压力。投降派的心理都如同鲁肃说的一样:投降曹操,曹操一定量才录用,最起码弄个小官干干,混上几年,弄个省部级也不是难事,有的可能会进入中央层。一旦开战,胜了,前途与在曹操手下当差差不多;败了,恐怕小命都要搭上。投降是最佳选择,毫无风险。但是,我孙权的位置怎么摆?谁替我考虑啊?孙权一听诸葛亮的话,很不高兴,就反唇相讥:“按你这么说,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啊?”

诸葛亮回答:“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还能坚守大义,宁死不受侮,何况刘豫州有皇家血统,英才盖世,能人志士仰慕他,如同百川归海,如果不能成大事,也就是天意了。”

孙权比诸葛亮小一岁,是个火气很大的年轻人,一听诸葛亮的说法,果然被激怒了:皇家血统怎么了?老子还是孙子的后代呢!就回答 :“我不能以一个拥有十万部队的统帅的身份,给别人当属臣。我

下定了决心,只有联合刘豫州才能抗击曹操者。但是,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怎么能抗得过这次灾难呢?”

诸葛亮一听,有门了,就开始做形势报告了 :“刘豫州军虽然在长坂坡战败了,但战士生还的加上精锐水军有一万人,刘琦的兵力不下一万。曹操的部队从远方来,一定非常疲劳。我听说,为了追击刘豫州,部队一日一夜急行军三百余里,这种严重透支体力的做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强弩飞到最末的时候,连一块鲁缟也穿不透。’这是兵法上的大忌,肯定会让史上最伟大的将军摔跟斗。而且北方的士兵,不擅长水战; 荆州的士兵不是真心归附曹操,完全是形势所迫。现在将军您如果能够任命猛将率兵数万,与刘豫州协同作战,必定可以给予曹军沉重的打击。曹军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曹操一定率残部向北撤退。这样,荆州、东吴的势力就会增强,鼎足三分的形势就形成了。成败与否,在此一举 。”

诸葛亮的一番分析,让孙权明白,所谓危机,往往是转为危机的历史性机遇。眼下正是三强瓜分中国的大好时机。后来,在周瑜和鲁肃的进一步辅导下,终于下定了联刘抗曹的决心。

诸葛亮的外交能够成功,一是主张共享政治利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