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穿越古今:我,对话历史先贤 > 第124章:多民族的九州,物产丰富的九州

第124章:多民族的九州,物产丰富的九州

“冀州,壶口险要,黄河泛滥!”

“你可知大禹用了什么方法治理此处水患的吗?”

缓缓的点了点头,伏生略带诧异的看了林江一眼。

对于大殿上方,凭空出现的大禹治水的场景,以及那两张地图,他有些惊讶。

但是,伏生很快就将这种情绪埋在了内心之中,看着林江缓声询问道。

“据晚辈所知,大禹通过疏通的方法,治理水患。”

林江略微的思考了片刻,缓声回答到。

“没错,大禹采用疏通之法治水。”

“而大禹的父亲,姒鲧,采用的则是堵塞的方法。”

“一堵一疏,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最终带来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的。”

“扯远了……”

略微的摇了摇头,伏生再次将话题拉回了大禹治水之中。

“通过疏通的方法,以黄河为主流,周围的百川为支流,让黄河容纳百川,随后东流入海。”

“自此,黄河奔流而下,灌溉良田。”

“治理了壶口的水患,便为太原地区奠定了水利基础。”

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伏生的右手指着众人头顶上方的那张地图,不断的比划着说道。

“太原?”

听到这两个字的一瞬间,林江微微的愣了一下。

“没想到,太原这个名字,竟然在大禹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后世之人皆说,太原好风光,没想到,大禹竟然是这好风光的创始之人。”

林江微微的笑了一下之后,缓声说道。

顿了片刻之后,林江就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接着说道。

“前辈,后世有一诗仙,曾经这样说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没想到,让黄河造福于天下黎民百姓的是大禹。”

黄河的水患,自古以来都是历代最为头疼的一个问题,然而,林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问题竟然能够追溯到大禹时期。

华夏人,把黄河看作是母亲河,虽然水患层出,但是也造福了历代的百姓。

而大禹,就是让黄河造福百姓的那个人。

“哈哈哈,太原人前来报到!”

“冀州人士在此!”

“这还是第一次听到九州是怎么进行划分的。”

“也就是说,冀州地区的水患,主要是集中在壶口那一代。”

“不得不说,大禹和他父亲,为了治水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啊!”

“如果不是因为大禹的话,那么壶口地区不可能如此的番话,太原的好风光之名,也就烟消云散了。”

听到这里,一些冀州的观众瞬间来了兴趣,不断的在评论区之中留言。

“兖州!”

紧接着,伏生右手朝着地图一指,代表着兖州的那块地域瞬间亮了起来。

“位于冀州之东,处于济水和黄河之间。”

“据说是先师孔子的家乡。”

“古兖州,在后世是河北南部,河南东北和山东的西部。”

“孔子,是山东曲阜人,据说属于古兖州。”

林江缓缓点头,继续解释的说道。

“孔子是曲阜的好不好,哪里是兖州的了?”

“楼上的请你先去医院看看耳朵,我怀疑里面塞了驴毛。”

“哈哈哈,人家说的是古兖州好不好。”

“嗯,一楼的是曲阜人无疑。”

一个小插曲过后,伏生再次指着地图说道。

“青州,位于渤海泰山之间,我的老家就在这一带。”

“徐州,位于黄海,泰山,淮河之间。”

“扬州,位于淮河和大海之间。”

“扬州,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江南一带。”

“扬州的天地是九等田。”

在介绍到每一个州的时候,伏生先将它们在古代的区域划分说出,随即林江会将它们在今天的疆域说出来。

遇到一些需要多加解释的,伏生也会一同将其中的自信知识点点出来。

“敢问先生,何为九等田。”

九等田这个说法,不论是对于林江,还是对于屏幕之前的万千观众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

“大禹定九州,把天下的田地赋税划分为九等,其中,一等最高,九等最低。”

对于林江的这个问题,伏生缓声回答到。

“什么,扬州的田地赋税才是九等?”

“可是在晚辈生活的后世,扬州一代那可是非常富裕的区域啊!”

听到这话时候,林江微微的愣了一下。

伏生口中的扬州,和自己了解到的扬州,仿佛完全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地方。

“扬州在两千年之后,非常的富裕吗?”

对于林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