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重生八零:这个男人有点暖 > 第三百八十六章 论麻袋的信

第三百八十六章 论麻袋的信

李海洋的文章见报了,在这个报纸普及率几乎达到人手一份的年代,立刻就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文章的观点可以说震碎了普通老百姓的三观,内容写的就是关于中高端商品的存在意义。

刚开头写的还是一些套话,如改革开放之后,老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之类的语句,但紧跟着话锋一转,言辞变尖锐了起来。

文章写到改革开放后收入增加,有一部分老百姓产生了对高端商品的需求。

那这部分需求需不需要满足?保留中低端市场,开拓高端市场又有什么错?

让每一个人根据自身的消费能力选择商品,这自古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李海洋旁征博引,就拿京城的老字号举例,因为这个例子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是知道的。

比如说瑞蚨祥,全聚德,八大处,这些地方的东西一般老百姓是消费不起的。

即便是现在,高端面料和饮食普通收入家庭也不敢问津。

要是高端价格商品就要被打压,那这些老字号是否应该取消?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文章的最后把服装厂的专卖店事情带入,说改革开放后这种高端商品出现,是国家正在蒸蒸日上的征兆。

若是只有满足最基本需求的商品,这说明整个商业一盘死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极低,这种情况才是值得警惕的。

不得不说,改革开放初期不少领导是非常具有开拓精神的,李海洋这篇文章观点极其犀利,切中了时代的要害。

那时候有点规模的企业,都会购买大量的报纸免费发放到班组,职工没什么消遣,每篇文章都会看上三遍。

这篇文章引起了全市范围内的大辩论,两种观点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其中年纪比较大的都是过过苦日子的,对于高端产品的出现十分看不惯,觉得这都是解放前的腐朽情调。

而大多数年轻人却不这么看,尤其那些企业效益好,工资相对高的职工已经对中高端消费有了需求,所以支持文章的看法。

21世纪的人并不知道,其实当年老百姓对于社会层面的理念参与度非常高。

到了第二天,报社传达室的大爷都傻了,信件如同雪片一样飞来,邮递员用了大邮包跑了好几趟,说还有信件没送过来。

这些都是千家万户的老百姓写给报社的意见,对登出来的这篇文章表示了强烈反对或者赞同。

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周文山也吓了一大跳,没想到这篇文章居然能引起这种反响,心里面也有点忐忑。

看到办公室没人,便悄悄拨通了李海洋厂里的电话。

“我说海洋,你这可给我捅了天大的篓子了!现在传达室大爷可都骂街了,群众来信就是看一个礼拜也拆不完啊。”

李海洋听了之后,不由得笑出声来,说道:“这都在我意料之中,对了,你们的社长有什么看法吗?”

周文山回道:“老社长稳的很,被这件事情没有做出任何表态,倒是那个副社长赵世英上蹿下跳,说你这篇文章影响太坏。”

“我们报社下午就要开会研究这个事,你哪儿都别去,就在办公室等我信儿,有了消息第一时间给你去电话。”

等到了下午,报社对于李海洋这篇文章特意开了个会,主持会议的正式报社的老社长。

别看年纪大,但是思想敏锐,比起年轻人都要更具勇气!

“昨天那个笔名文神野体的作者文章引发了社会讨论,我看这样很好嘛。什么叫改革开放,就是要打破以前的条条框框。”

“改革开放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难道不管收入怎么提高,老百姓还要穿蓝布褂子,吃熬大白菜?”

“那我们改革开放还有什么意义?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就是一句空话吗?我看这个文章虽然不面面俱到,但主题思想没问题!”

“这个作者笔名叫做文神野体,意思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对这个作者倒是有点兴趣,稿费让他来报社拿,我想见见。”

老社长这几句话振聋发聩,落地有声,整个会议室中鸦雀无声。

本来副社长赵世英还想借这个机会多说几句,可是看到老社长坚定的眼神,吓得他一句话也没敢多说。

会议散了之后,周文山一路小跑回到了办公室,趁着旁边人还没回来,赶紧给李海洋打了个电话。

“海洋,老社长对你文章赞赏有加,还说你这个笔名含义深刻,让你去报社拿稿费呢。”

李海洋一听,心里也彻底稳当了,笑着说道:“我今天还要写个稿子,过半个小时你出报社到馄饨铺,当面给你。”

“还要写?真有你的。”周文山也笑了,“那这次还得趁热打铁?再宣传一下你的服装精品店呗?”

“不,这次我要写一个反对上次观点的文章。”李海洋平静地说道,“这个文章发之前给赵世英看,最好获得他的点头支持。”

就这几句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