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重生八零:这个男人有点暖 > 第二百零二章 另辟蹊径的立项书

第二百零二章 另辟蹊径的立项书

事情水落石出,尘埃落定,饭店又恢复到了往日的生意兴隆。

王宾因为造谣生事,给英雄脸上抹黑,给拘留了十五天。

虽然他爸想尽办法想要大事化小,可这事刘所长公事公办,铁面无私。

王宾也只得老老实实进去唱铁窗泪了,其中甘苦自知。

因为怕这种造谣的影响继续发酵,刘所长联系当地街道,干脆给饭店大门口做了一个宣传栏。

八十年代的人基本都见过,是一种木质有玻璃的样式。

李海洋出钱订了许多报纸,每天在宣传栏里面更新,吸引周围行人,也方便街道上的邻居来看。

当年可不是每个家庭都有闲钱订阅报纸,一下子就吸引了不少过路的,人流量更创新高。

最重要的是有一个专栏是存放李海洋见义勇为的奖状,报纸。也是宣传栏中最为醒目的位置。

每个出入饭店大门的人都能看到店主是一个英雄模范,自然对这家店更是放心。

饭店名声更加闻名遐迩。

无为县的领导和楚月泉也找到了红星五厂,在李海洋的撮合下,与王厂长在厂里进行了正式洽谈。

其实关于投资入股这种形式,在改革开放初期几乎没有。

当时改革的模式都在摸着石头过河,都不知如何具体操作。

可是这种事情对李海洋这种前世商界精英来说都是小事,很快草拟了一份具体章程。

王厂长看完之后兴奋不已,这绝对是互惠互利,双赢的事情!

红星五厂家大业大,因为常年计划经济,账面上巨额资金躺在账户上,真是对资金的浪费。

如果能将这些死钱变活,对两个地方上的企业都是好事,但是推行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王厂长虽然算得上是个掌握实权的厂长,但是他才四十出头,资历并不深,也没办法一个人就把事情敲定。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经过厂里面的厂党委研究通过才可以,就是在这个环节上被卡住了脖子。

厂里有一个老资格的厂长,叫刘德发,一贯和王厂长不对付。

这些年岁数大了,慢慢成了靠边站,看到王厂长年纪轻轻就掌握实权,心中又是嫉妒又是愤愤不平!

凭什么他四十出头就能成为有实权的厂长?自己五十多岁才爬到这个位置啊!

刘德发整天盼望王厂长出点事,只要让他揪住小辫子,非把对手扯下台不可!

这次机会来了,王厂长的提议刚一拿出来,刘德发就表示了激烈的反对!

“这事绝对不行!乱弹琴!资金是厂里的命脉,投资这事合不合政策谁能打包票?会犯错误的,同志们!”

听着对方阻挠的话,王厂长按捺住脾气,平静地说道:“改革开放就是要打破条条框框,总这样不敢越雷池一步,怎么改革?”

双方争执不下,其他的厂党委成员也各自有自己的意见,事情就这么拖了下来。

这也难怪,改革初期北方的步子总是比南方要慢上几年,像是这种跨省份的投资风险如何掌控,实在是难以预料。

虽然王厂长在会议上多次说明,只要是投了资帮助高沟镇电缆基地发展。

以后不但是厂里面特种电缆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甚至可以搞多种经营,在电缆生意上也可以有一番作为。

但是刘德发每次都强烈反对,说的来来回回就是那几条,投资亏损谁来负责?政策上出了问题,谁来担当?

别看来回就这两条,即便是王厂长也不敢满口答应下来。这件事实在是太大了,牵一发动全身。

厂里面的会连开了两天却没有任何消息,无为县的领导和楚月泉急得不行,每天晚上都跑到王厂长家询问情况。

到了第三天头上,楚月泉终于按捺不住。

对县领导说道:“我看这事拖下去就黄了,李海洋这人挺有脑子,不行咱们今晚上叫上他一起去?”

县领导现在也是病急乱投医,二话不说就和楚月泉来到了李海洋的饭店。

当两人把具体情况说了之后,李海洋便说道:“其实我并不是厂里的正式编制,只是一个编外的外销人员,但是王厂长那里我是熟悉的。”

“今天晚上咱们就一起登门,我一定尽力而为!”

到了晚上,三人一起来到了王厂长家里。

王厂长现在也是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在乱成一团麻的厂党委会议中说服所有人。

双方客套了几句,李海洋开门见山地就说道:“打铁还需自身硬,产品想要在竞争中取胜,无非就是两条,质量还有价格。”

“无为县的电缆价格上是有优势的,可是质量还是要狠抓。我建议无为县进行采标体系的改革,会大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采标体系?”三个人异口同声地问道。

李海洋赶忙解释了一下什么是采标体系,实际上就是将产品和国际认定标准挂钩,采用国际通用的产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