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三国之最强皇兄 > 第二十八章 百废待兴10

第二十八章 百废待兴10

这么说也没错,但洛阳百姓号称百万,西迁过来的,百万没有,几十万肯定有的。几十万张嘴巴要吃饭,可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过去的。民以食为天,吃得饱跟你干,吃不饱就造反。就是这个理。

仿佛听到刘毅心头的疑问,贾诩继续道:“至于吃的,还得仰仗长安的常平仓。”

为了印证自己的话,他接着道:“《礼记》曾有记载‘国无九年之年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常平仓几经损耗,存粮虽不多,但维持西迁百姓半年生活所需,绝对没问题。”

刘毅想了想,有些恍然。九年之蓄就算不足,汉末洛阳人口百万,虽几经波折,大有损耗。但长安作为大汉西都,常平仓的粮食,仍是一个很大的基数。这也是董卓敢于把百万百姓迁徙到长安的底气之一。他点了点头:“先生分析得鞭辟入里,一语中的,的确如此。”

贾诩又是一笑:“其实君候当局者迷,相国虽是粗鲁,亦菲略识之无。他敢于将洛阳百姓西迁,肯定有所考量的。否则的话,这么多人迁过来,全部饿死,岂非劳而无功?”

只要有吃的,其他就好说。刘毅松了口气。贾诩见他如释重负的样子,忍不住道:“解决吃的不难,老夫今日来,主要是为住的,以及百姓安居。”

不待刘毅追问,他接着道:“其实古人早有定论,《晏子春秋》里有记载,齐景公时‘……饥,晏子请为民发粟,公不许,当为路寝之台,晏子令吏重其赁,远其兆,徐其日,而不趣。三年台成,而民振。故上悦乎游,民足乎食……‘,当时晏子发粟,可是有条件的,当为路寝之台……”

仿佛一道亮光闪过脑际,刘毅脱口道:“先生的意思,是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

“啪,“的一声,贾诩手中的帛书落在掌心,为之击节:“君候这个词用得好,以工代赈,就是这个理。既解决了百姓吃食,又让他们有事做。对维持长安稳定,也有大用,这可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对呀,几十万百姓啊,除去老弱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减员,十几,二十来万的劳动力肯定有的。在这个年代,劳力就是生产力。这么多富余的劳力,利用得好,就是很大一笔财富。几个月时间,重建长安也许不成,但用来修缮长安,让这个西都重新焕发生机,绝对没问题。

刘毅越想越兴奋,心头更是庆幸,还好有贾诩这个谋主,否则还真可能两眼一抹黑。他补充道:“几十万人,小孩和老弱还能匀出去烧水做饭。现在虽近六月,已过了农时,但关中自古是鱼米之乡,土地肥沃,选些粟等易活,长得快的农作物播下去,到了九十月份,也能勉强收获。如果天公作美,混个温饱可能都够了。只要挺过今年,来年一旦步上正轨,长安就真正吸收了这几十万百姓,成为名副其实的帝都。这就是先生的安居之意么?”

那知贾诩却摇了摇头:“君候说得是没错,但也是题中应有之意。真正要百姓安居乐业,还得成家。”

“成家?”刘毅喃喃。

“对呀,”贾诩看着他,叹了口气道:“洛阳一把大火,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者不知凡几。虎候可建议相国。由朝廷出面,鼓励鳏寡孤独者成婚,嫁予兵士的女子,朝廷更可给予粮食奖励。如此一来,不但能迅速增加人口,更能增加士兵对朝廷的忠诚和认可。”

妙啊。

刘毅几乎叫出声来。这几年天灾人祸不断。西凉兵常年征战,战力虽没得说,但正因为如此,家破人亡者甚众。同理,洛阳经此巨变,毁家族灭的不在少数。尤其男子,不说董卓,剿灭黄巾时,朝廷就在司隶一带几度征兵,由于战争影响,死者甚众。洛阳一带,孤儿寡母甚多。这不正和西凉这群单身汉匹配么。为了增加人口,少不得要由朝廷出面,两相保媒了。

其实鼓励生育,列朝列代都有政策。但贾诩这招树上开花,妙就妙在时机拿捏得甚好,一旦结了婚,那些鳏寡孤独,甚或幼子就有人照顾。而那些西凉士兵成了家,也会进一步增加对朝廷归属感。毕竟,长安城内,就是自己妻儿牵挂,一旦有人入侵,焉敢不拼命乎?

仿佛拔云见日,贾诩几句话,让刘毅在一团乱麻找到了头绪,这个方法估计也是解决当下危局的唯一法子。董卓只要不傻,肯定不会反对。刘毅有些迫不及待:“对极,对极。我这就去找相国,让他……”

贾诩见他急不可耐的样子,笑着打断道:“这成家之事,君候记得做个表率,等诸事略顺,早日迎娶蔡家女吧。”

“什,什么?这都什么时候了,先生还开玩笑?”刘毅吓了一跳,脑子一时也没转过弯。

贾诩一正脸色:“老夫说的实情,非是开玩笑。你现在得封虎侯,一军主帅。万余士兵都盯着呢。成了家,不但于你有利,毕竟蔡家书香门第,可减轻士人方面压力。对属下等也好,谁也不想顶头上司,是个嘴上无~毛的毛头小子。”

他盯着刘毅胡子拉渣的脸,笑着继续道:“再说了,虎候也老大不小了,更该做出表率。在这个时候,早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